掌握“唤起民众”的真谛

毛泽东关于人民战争的基本原则,从来是公诸于世的。在抗日战争初期毛泽东所写的《论持久战》中就明确指出:“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 存在于民众之中。”(《毛泽东选集》第二卷第 511 页)“动员了全国的老百姓,就造成了陷敌于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造成了弥补武器等等缺陷的补救条件,造成了克服一切战争困难的前提。”(《毛泽东选集》第二卷第 480 页)这些论述,也包含着对当时的“友党”——国民党脱离群众的片面抗战路线的批评劝诫。但无论怎样讲,人民战争却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专利”, 国民党始终与之无缘。

执政的国民党人其实并非不懂得依靠群众作战的重要性,在对孙中山的纪念周上他们也总是念着“唤起民众”一词,知道“武力与民众相结合”才有力量,在实际上却做不到这些。究其原因,还在于人民战争必须以战争的正义性、群众性为前提,战争的组织者要代表人民的利益,才能够运用正确的政策和策略发动最广大的群众。国民党在十年内战中进行的“剿共”战争, 是维护反动的豪绅地主利益、对抗土地革命的不义之战,自然不可能得到群众拥护。它所进行的抗日战争虽然是正义的,可是由于其自身腐败和脱离人民的本质,也不可能发动群众。他们的心理如同山西土军阀阎锡山所称:“民众不发动是个空子,发动起来是个乱子。”蒋介石及其一伙最害怕的是群众一旦发动起来,就会威胁其反人民的独裁统治,所以他们“安内”重于“攘外”,即使被迫对外作战也只能依靠军队片面抗战。

抗日战争转入相持阶段后,蒋介石见八路军在敌后建立了许多根据地, 十分嫉妒,也想让自己的军队在日本人的后方站住脚。为此,1939 年蒋介石在湖南衡山主办了南岳游击干部训练班,汤恩伯任教育长,请第十八集团军

(八路军)参谋长叶剑英任副教育长,课程主要由叶剑英所率领的八路军教官们担负,授课目的是要国民党军队的军官学会如何在敌后打游击战,以建立根据地。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八路军的教官们毫无隐瞒地向这些“友军”的军官们讲授了对外并不保密的游击战的基本原则。当教官们强调首要原则是军队所到之处要和群众打成一片,官兵之间,军民之间要同甘共苦时,国民党军官们膛目以对。

以当时八路军的待遇为例,战士每月发饷 2 元,一般干部发饷 3 元,团

长至总司令每月发饷也只有 5 元,真正实现了上下一致、军民一致的同甘共苦。八路军如鱼,老百姓似水,能在水中“游”,才能获得巨大的力量。国民党的军官们听了八路军教员们的课,纷纷叹息,感到不要说其军长、师长, 就是连长要与士兵和群众同甘共苦也办不到。在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国民党军先后将几十万部队派往敌后,想与共产党争夺敌后的地盘。可是这些部队所到之处,只取之于民却不为民服务,靠向群众敲榨勒索维持给养,对日寇又尽力避战求存。在这种失去群众基础的情况下,国民党军很快就陷入既不能“游”又不敢“击”的地步,在日军的“扫荡”和诱降下,近半数被消灭, 半数投降变成伪军,只有少数逃回大后方。对于共产党军队以几万人就在敌后发展到上百万,国民党当局除了大骂“游而不击”和“坐大”外,只是徒呼奈何。

在解放战争期间,人民解放军用以克敌制胜的战略战术同样公开于各种对外宣传品中。正如毛泽东指出的:“蒋介石匪帮和美国帝国主义的在华军事人员,熟知我们的这些军事方法。蒋介石曾多次集训他的将校,将我们的军事书籍和从战争中获得的文件发给他们研究,企图寻找对付的方法。美国军事人员曾向蒋介石建议这样那样的消灭人民解放军的战略战术;并替蒋介石训练军队,接济军事装备。但是所有这些努力,都不能挽救蒋介石匪帮的失败。这是因为我们的战略战术是建立在人民战争这个基础上的,任何反人民的军队都不能利用我们的战略战术。”(《毛泽东选集》第四卷第 1248 页)六十年代中期,美国在侵越战争中为争取人心,驻西贡美国军事顾问团也要求美军人员效法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可是其侵略战争的非正义性绝不是对当地居民说几句和气话,给一点小恩小惠所能改变的。这种徒劳的学习,丝毫改变不了这场不义之战失败的结局。

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能够真正“唤起民众”,根本原因在于将战争的长远目的、现实成果与最广大的群众的利益紧紧相连。中国革命战争从实质上讲,就是一场无产阶级领导的农民战争。为亿万受尽苦难和深重压迫的农民争取解放的正义性,使无数农民能在“打土豪,分田地”的口号下投身于革命战争。在二十多年里,共产党取兵于农,养兵于农,援兵靠农。要发动农民参军参战,最重要的一点是要解决农民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土地问题,才能把农民动员起来,使之自觉地为保卫胜利果实而参军、参战和支援前线。

在土地革命战争中,红军所到之处,马上出现一幅毛泽东所描绘的“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的景象。为保卫自己分到的田地,就会有踊跃当红军的动人的“扩红”场面,会有赤卫队、赤少队一起上阵杀敌的情景。当然,动员群众时应掌握正确的政策和策略,“左”倾路线的领导者虽然强调分田地,却实行“地主不分田,富农分坏田”,将不少人逼到绝路而组织白色游击队等反动武装拼命顽抗。此外,土地革命中又伤害了中农和工商业

者的利益,扩大了对立面。根据地内搞竭泽而鱼式的过量的人力物力动员, 也损害了部分基本群众的利益,造成了不少“反水”现象。这些成为南方各苏区相继失败重要原因的教训,为毛泽东后来制定发动群众的正确政策策略提供了重要的借鉴。

抗日战争开始后,为团结包括地主在内的社会各阶层一齐抗战,共产党不能再打土豪。为了战争最广大参加者的切身利益,又实行了减租减息,合理负担,这其实也是一种变相的土地改革。正是由于把民族大义与解决群众现实要求结合在一起,扩大八路军、新四军和组织各种抗日群众团体才有了可靠的基础。在解放战争期间,共产党重新实行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的政策,土改与打仗结合,才动员起 1 亿多人口的老解放区人民踊跃参军参战。与此同时,毛泽东鉴于以往的经验教训,特别强调。‘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讲政策,核心问题是区别对待;讲策略,核心问题是掌握步骤。由于实行了保护工商业、土改时区别对待的政策和稳步前进的策略,尽量缩小打击面,实行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团结了社会上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使解放战争发展成一场最广阔的人民战争。

新中国建立后,抗美援朝战争又成为一场新型的人民战争。毛泽东作出入朝参战的决策,固然包括有履行国际主义义务的因素,然而讲无产阶级国际主义,主要是对作为无产阶级先锋队的共产党人的要求,对广大人民的动员方式还是要把战争与他们的个人、家庭利益及国家利益结合起来,以“保家卫国”的旗帜发动全国人民。通过激发人民对美帝国主义侵略朝鲜和我国领土台湾的仇恨,使他们认识到“唇亡齿寒”的道理及援助朝鲜人民的必要性。这样,这场主义战争就得到了广大人民的拥护,在刚刚建国那种困难的条件下才能打赢这场战争。

有千百万群众投身和支援战争,在此基础上毛泽东所制定的一系列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才有了实现的保证,战争的参加者才会有英勇顽强的战斗意志。毛泽东在战争指导上,特别注重发挥人民军队独有的、一切反人民的军队所不能具备的政治优势。这政治优势的源泉,恰恰是人民战争的正义性、群众性所激发起的广大军民的觉悟和高昂的斗志,从而在精神上压倒敌人。不仅在双方火力都不强的国内战争中是如此,在抗美援朝战争这样的世界型的现代化战争中也同样如此。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敌我之间的火力对比,较之国内战争中任何时候都要悬殊,光拼火力、拼技术,志愿军根本不可能战胜美军。但是志愿军有中朝人民的大力支援,有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长期培养起来的优良战斗作风和高昂士气,美军则是“铁多气少”,所以志愿军反而能够战胜敌人。历史事实充分证明,多行不义之师,人心丧尽之旅,即使有先进的装备,在组织良好的人民战争面前也是无法取胜的。

1949 年 10 月 1 日毛泽东登上天安门时,面对广场上欢呼的人群,他喊出的口号是“人民万岁!”中国革命战争的胜利,是人民战争的胜利。建国后保卫祖国的一系列军事斗争的胜利,同样是人民战争的胜利。伟大的军事家毛泽东,是驾驭这一战争形式的无与伦比的大师。人民战争这一概念,反映的是人民群众为反抗阶级压迫或民族压迫而组织起来进行的战争,最早的发明权并不属于毛泽东。在世界战争史上,西方资产阶级就有过人民战争, 如西班牙人民反抗拿破仑的游击战争就是极为成功的例子。在近代西方军事家克劳塞维茨等人的眼中,这种“民众战争”并不能成为军事理论的主体思想,而只是一般战争的辅助手段。马克思、思格斯、列宁也提出过动员和依

靠人民群众进行战争的论述,为进行人民战争指出了方向,却没有能够解决具体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毛泽东领导的人民战争,不仅有着与以往自发的人民战争同样的正义性和广泛的群众性,又具备前所未有的组织性和科学性。他根据中国革命战争的实践所创立了一整套人民战争的理论,堪称战争史上最完整、最齐备的一种军事主体思想。正是由于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的理论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时代特点,成功的实践又极其辉煌,因而在国际国内有着崇高的地位,并受到人们长期的景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