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我为主”,实行中国式的现代化

毛泽东是世界公认的游击战大师,但是他始终着眼于中国革命军队实现现代化的长远目标。在土地革命战争后期,身居陕北窑洞的毛泽东虽然要求人们老老实实地承认红军的游击性,但同时瞩目于未来说:“游击性在将来一定是可羞的和必须抛弃的东西”(《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第 230 页)。抗日战争开始后,毛泽东又提出“革新军制离不了现代化,把技术条件增强起来”(《毛泽东选集》第二卷第 511 页)的奋斗目标。1948 年秋天,面对即将夺取全国胜利的形势,毛泽东又要求全军进行整编,实行统一的番号和编制,并强调:“必须使各野战军进一步正规化”(《毛泽东军事文集》第 5

卷第 474 页)。这种对军队现代化、正规化的向往,也正是对祖国富强的向往。

军队现代化,这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概念。世界科学技术水平的日新月异, 使军队现代化的内容和标准也在不断提高。抗日战争期间,毛泽东提出的要“创立真正现代化的机械兵团”,是建立装备汽车和少量装甲车的机动部队。全国解放之初,毛泽东又认为过去的“装备的简单低劣,编制、制度的非正规性,缺乏严格的军事纪律和作战指挥的不集中、不统一和带游击性等等”, 是军队建设“处于比较低级阶段”的表现,认为“我们现在已经进到了建军的高级阶段,也就进到了掌握现代技术的阶段”(《毛泽东军事文集》第 6

卷第 314 页)。过去的向往,从此开始变成了现实。

青年毛泽东就曾对中国落后挨打的状况痛心疾首,立下了改变祖国落后面貌的志向。人民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成立,使人民解放军所处的环境发生了变化,使毛泽东改变国家落后挨打的面貌的雄图得以施展,在过去战争年代设想的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也具备了基本的条件。由于统一的国家政权的建立,有了稳定可靠的物资供应来源,随着国家现代工业的建立,发展先进武器,改善部队装备也有了现实的可能性。1950 年 6 月,毛泽东曾深有感慨地说过,我们打了几十年的仗,建立了很强大的陆军,但是我们没有空军, 对付头上的飞机,就是凭不怕死,凭勇敢,凭敢于牺牲的精神。今天,我们有了建立海、空军的条件,就要着手建立一支强大的海军和一支强大的空军。尤其是空军,对于国防尤其重要,应当赶快建立(引自《毛泽东军事思想发展史》第 476 页)。

如今,人们翻阅毛泽东的墨迹,可以看到建国之初那些激动人心的题词

——“创造一支强大的人民空军,歼灭残敌,巩固国防”,“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我们一定要建立强大的海军”⋯⋯当时的历史环境,也催人只争朝夕般地加紧现代化新军兵种的建设。蒋介石逃出了大陆,却以飞机不断地轰炸上海等大城市,造成中国最大的工业城市面临停水、停电之危,中国政府不得不请苏联空军一部入沪担任空防。随后,美国欺负新中国没有强大的海空军,出兵控制台湾海峡,并长期赖着不走。它依仗其拥有的世界最强大的空中力量,不仅在朝鲜狂轰滥炸,并时而把炸弹投过鸭绿江。

1950 年 10 月至 1953 年 7 月的抗美援朝战争,对于中国军队及其领导人是最为宝贵的一次现代化战争的实际演示。这场战争尽管是以非政府宣战的志愿军名义进行的,在实际上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过的现代化程度最高的一场战争。在战争中,中国参战部队主要依靠兵力优势、政治优势和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取得了将敌人从鸭绿江边赶回三八线的胜利,并通过顽强的阵地防御迫使敌人以休战(停战)结束战争。这种结果,在当时对于新中国来说,已经是以自己的国力所能够取得的最为辉煌的胜利。这场战争还显示出,由于中国的装备和技术十分落后,大大影响了志愿军部队作战效能的发挥。在国内战争中,人民解放军能够成师、成军、成兵团地歼灭国民党军, 可是在朝鲜战场上想成团建制地歼灭美军都难以做到。最为无情的战争实践说明,发扬传统的政治优势和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固然可以弥补武器装备方面的不足,却不能取代技术兵器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

通过总结经验,当朝鲜战场的战火还未熄灭时,毛泽东就向全军深刻地指出,“为了保卫祖国免受帝国主义者的侵略,依靠我们过去和较为落后的国内敌人作战的装备和战术是不够的了,我们必须掌握最新的装备和随之而来的最新的战术。”(《毛泽东军事文集》第 6 卷第 337 页)朝鲜战争刚刚结束,毛泽东在给军事工程学院训词中强调:“为了建设现代化的国防,我们的陆军、空军和海军都必须有充分的机械化的装备和设备,这一切都不能离开复杂的专门的技术。”(同上书第 361 页)通过朝鲜战争,毛泽东和军队的其他领导同志都深刻认识到现代战争中后勤工作极为重要的作用,决心彻底改变过去那种“小米加步枪,仓库在前线”的后勤体制。毛泽东还特别指出:“对于现代的军队,组织良好的后方勤务工作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要求“研究朝鲜战争中后勤工作的状况和经验,以达到我军后勤工作现代化和正规化的目的。”(同上书第 360 页)

在建国之初全面加强军队现代化建设之时,鉴于当时面临的作战任务, 毛泽东将创建空军列为首要的紧急任务,从 1949 年末至 1953 年间,毛泽东亲自批阅空军请示报告达数十份,并向苏联领导人发出许多封信件、电报, 不仅确定了空军建设的方针、原则,还直接出面解决购买装备等问题。这样, 空军从无到有,建军四年就发展到拥有 3000 余架飞机,并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发挥了巨大威力。美国空军参谋长范登堡当时就惊呼:“共产党中国几乎在一夜之间变成了世界主要空军强国之一。”

对于海军建设,毛泽东开始也将其列入紧急任务,后来为集中财力于空军建设,又决定暂时压缩其建设规模,先从造小艇入手,积累经验。对于炮兵、装甲兵、工程兵、通信兵等技术兵种的建设,毛泽东也都予以了高度重视。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央军委还确定了“边打边建”的原则,在购买苏联先进装备的同时,使部队通过实战迅速学会使用这些装备,从而以和平时期不可能达到的高速度,建设起规模和技术水平都位居世界前列的新的军兵种。创建新的技术兵种及其参战的实践经验,更使毛泽东加深了对国防现代化建设的认识。在 1955 年 3 月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毛泽东明确提出: “我们进入了这样一个时期,就是我们现在所从事的、所思考的、所钻研的, 是钻社会主义工业化,钻社会主义改造,钻现代化的国防,并且开始要钻原子能这样的历史的新时期。”(《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第 144 页)这一时期开始后不久,就不幸被不正常的政治运动的风潮所打断,但是其伟大的开端是永远值得人们纪念的。

在进行国防现代化建设的道路上,毛泽东根据从中国的实际出发的原则,既强调学习外国的先进经验,又反对照抄照搬的教条主义倾向,强调指出:“我们要学的是属于普遍真理的东西,并且学习一定要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第 286 页)

旧中国留下来的是一个千疮百孔的烂摊子。刚刚解放时,在我国工农业总产值中现代工业仅占 17%,个体农业和手工业产值则占 80%。当时全国的钢产量只有 15 万吨,供国内做钉子都不够,连“洋钉”、“洋镐”、“洋铁桶”、“洋火”、“洋蜡”⋯⋯等日用品都要靠来自于外“洋”,国内工业更谈不上生产汽车、火车、飞机、机床等。解放时的全国人口中,有近 80% 的人是文盲,而有初中以上学历者只有 1%。在人民解放军中,文盲也占全军总人数的 70%左右。一个由千疮百孔的小农经济支撑着的、科学文化极其落后而又有近 6 亿人口的国家,就是中国共产党人接受的旧中国的遗产,也是开始进行建设的起步基础,毛泽东曾概括了中国国情的两个主要特点,一是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历史悠久;二是一穷二白,没有多少工业,农业也不发达,文化水平、科学水平都不高。我们思考一切建设事业,包括国防建设在内,都离不开这个基本点。

从这个基本点起步的我国国防现代化建设,既要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又不能照搬当时被称为“老大哥”的苏联的作法。根据中国人民具有长期革命战争的经验,同时国家经济又比较落后,不可能使军队迅速更换新式装备的实际,毛泽东提出了现代化的阶段性。1958 年 6 月,毛泽东在军委扩大会议上分析了我军建设要经过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小米加步枪,从1927 年到 1949 年。现在是步枪加飞机大炮,几年后还有新发展,是常规武器加特种武器。毛泽东还指出,只讲导弹、原子弹、氢弹不行,人民解放军搞现代化,既要搞洋办法,也应该搞点土办法,例如民兵是土办法。土办法发展以后,也可以变成洋办法。洋的土的要结合,不要否认常规武器的作用, 否认是不对的。我们打败了蒋介石、日本帝国主义、美帝国主义,我们有丰富的经验,看不起自己的经验是不对的。要以我为主,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 同时要研究敌情、友情(《毛泽东军事思想发展史》第 483 页)。毛泽东提出的这一思想,其核心就是“以我为主”,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国防现代化。

“以我为主”这一思想固然是正确的,不过在 1958 年反教条主义的斗争中提出这一口号,使得理解和执行时出现了偏差,特别是把“以我为主”同学习外国先进经验截然对立起来。“文化大革命”前夕,林彪下令“外国的东西也一概没收,来个收书”,后来只许学一本“红宝书”,更是把固步自封的僵化意识发展到登峰造极的程度,走到只有“我”而无“别”的荒谬极端。

近现代世界战争史证明,没有国防工业的国家是一个软骨动物。旧中国不仅兵工企业极为落后,而且军队装备从多国引进,以致武器混杂,严重缺乏标准化。人民解放军在战争时期靠缴获装备部队的武器,也是这些型号混乱的杂式兵器。毛泽东要求部队准备入朝作战时,各单位一项重要的战备工作,就是以师或团为单位,将同一口径、型号的枪支统一调配使用,如某一团都使用日制三八式步枪,某一团都使用美制三○式步枪;并要求搜集旧的军火库存并加以分类,这样才能勉强保障抗美援朝战争初期的弹药供应。面对这种世界上少有的装备杂乱的状况和军工水平严重落后的局面,尽管这一时期国家财政极为困难,毛泽东仍下决心主要以向苏联贷款购买的方式,在

全军统一更换苏式武器,并仿照苏式标准建立自己的军工企业,从而使建国初期的军事斗争能得到物质上的基本保障。

在学习苏联的同时,1954 年毛泽东又为国防工业制定了“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方针。当时,苏联希望我国主要以向他们订货的方式解决装备问题。可是像中国这样一个大国,不可能长期靠购买武器来支撑国防,而且从世界上现代武器装备的发展趋势看,技术越发展,保密性就越强, 他国提供的东西充其量只是性能次先进的技术。例如:五十年代苏军装备了米格 19 型飞机,才向中国提供米格 17 型歼击机;苏联已研制成 T55 型坦克, 方能帮助中国建立仿 T54A 型坦克的生产线。要真正达到国防现代化,并不受制于人,唯一的出路是充分吸收他人的成果,走自己研制、生产之路。因此, 毛泽东坚持要求随着发展本国工业,逐步建立起独立完整的、具有一定现代化水平的国防工业体系。在中国向苏联提出援建的 156 项重点工程中,就包括一大批国防企业。同时,毛泽东又决定建立我国自己的各种武器装备的研究机构,独立地进行装备研制工作。

由于实行了这种正确的方针,在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前期,我国的国防科研和生产单位在消化吸收苏式装备技术的基础上,再进行自己的研制,不仅大大节省了时间,在取他人之长的同时也走出了自己的路。雄辩的事实证明,毛泽东建立我国独立的国防工业和科研事业的方针是极为英明的。如果把立足点放在外国技术援助或购买外国武器上,必然造成我国国防事业的依附性。正由于坚持了以自力更生为主,1960 年苏联突然断绝援助的事情发生后,中国的国防事业并没有陷入困境,仍然以较快的速度继续发展。

在较长的历史时期内,中国还是一个经济比较落后的大国,武装力量数量大,其使用的武器中既有部分先进装备,又有大量旧式装备。针对这种不平衡状态,毛泽东根据“两条腿走路”的思想,提出了各种武器装备有效搭配的原则。他在 1958 年的军委扩大会议上曾指出:我们发展核武器,不能因此否定常规武器。这是因为,从历史经验看,我们用低级的落后的武器打败过用高级的先进武器装备起来的强大敌人;从现实可能看,我们将来的反侵略战争,将有大量民兵参加,只讲导弹、原子弹、氢弹,民兵是否也能每人发一个原子弹呢?所以,洋的土的要结合,常规武器加特种武器(《毛泽东军事思想发展史》第 514 页)。毛泽东的这一思想,为我国武装力量的装备合理配备问题,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在我国武装力量建设的体制问题上,毛泽东也根据革命战争时期的经验和中国具体情况,在重视正规军建设的同时一直重视民兵工作,强调在帝国主义存在的条件下,民兵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在五十年代中期,经毛泽东同意,中央军委根据中国的特点和世界各国后备力量动员的经验,开始结合民兵工作进行预备役制度的建设。这一工作虽然因后来反教条主义和“全民皆兵”式的大办民兵而遭冲击,却作为宝贵的尝试留下了重要经验。

1958 年夏天,毛泽东又发出了“大办民兵师”的号召。虽然这一口号经机械理解,再加上“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运动中的不正常状态,在执行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偏差。不过,作为一种全民防御思想,它仍然可以作为战时抵御外来侵略的重要原则。1962 年,毛泽东提出了被称为“三落实”的民兵工作方针,即要求民兵工作要做到“组织落实,政治落实,军事落实。” 毛泽东的这些思想,体现了以建设现代化的常备军为重点,同时根据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中形成的武装力量传统体制,注意发展民兵组织,建立国家

动员的基础。这样,就能使人民战争的传统法宝在保卫祖国安全的斗争中也能得以发挥其威力。

建国后的军队建设,更是毛泽东关心的问题。使军队永远置于党的领导之下,始终是毛泽东强调的首要原则。他一直要求“党委要抓军事。军队必须放在党委的领导和监督之下,现在基本上也是这样做的,这是我军的优良传统。”(引自宋时轮:《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形成及其发展》第 221 页)为使军队永保本色和紧密联系人民群众,毛泽东还强调“艰苦奋斗是我们的政治本色”(《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第 329 页)。在 1956 年 11 月举行的八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又指出:“我是历来主张军队要艰苦奋斗,要成为模范的。”他还以1948 年辽沈战役期间战士不吃老百姓一个苹果的事例教育全党全军,说明“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1963 年,毛泽东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不久又高度评价了“南京路上好八连”的事迹。这些要求,不仅使军队有效地加强了革命化建设,对于在全国范围内树立良好的社会风尚,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从五十年代至“文化大革命”前走过来的人,通常都怀念那个时候的社会风气,赞颂当时良好的军民关系。在那个时代的人民解放军官兵主要不是靠穿草鞋、穿补钉衣服,而是靠像雷锋那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种种行为, 在全国人民心目中树立起光辉甚至接近圣洁的形象。虽然一些“左”的思想已经开始严重干扰军队建设的方向,但是有中国特色的国防现代化的道路, 毕竟是在这一时期开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