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自然条件优越和自然资源丰富

  1. 山地平原相间分布,山脉与河流多呈西南—东北走向,具有由陆地向

海洋过渡的自然地理条件

辽宁省地势大体自北向南,自东、西两侧向中部倾斜。辽东和辽西均为海拔 800 米左右的山地和 500 米以下的丘陵,中部为 200 米以下向渤海缓缓倾斜的平原。如果从凌源西南沿北纬 41°纬线横穿辽宁省,马鞍型的起伏甚为明显。这种地势使辽宁大部分河流为顺向河或切成横谷,呈辐合状水系, 向辽河下游汇集,在海滨形成大面积洼地和沼泽,也使渡海而来的夏季风能深入到更高的纬度。土壤和植被也受到东北走向山地丘陵的影响,形成自东向西有规律的变化。大降微升的海岸线与星罗棋布的岛屿发育着复杂多样的海岸地貌。根据辽宁地势特点和地貌组合,大致可分为三大区:

  1. 辽东低山丘陵区。西部大体以长大铁路为界,为长白山脉的延伸部分,东北走向,东北部海拔 1000 米左右,向西南逐渐降到 200 米以下。区内气候湿润,山多林密,是辽宁主要林业基地。沈丹铁路西南为辽东半岛丘陵。千山山脉北宽南窄,中高两端低,东南坡较平缓,西北坡稍陡峻。辽东半岛的西北和东北海涂广布,是辽宁重要盐场,苇滩和稻田所在,而复州湾和英那河以南的基岩海岸形成许多优良港湾,为交通、渔业和国防建设提供有利条件。

  2. 辽西低山丘陵区。东部大体以彰武—新立屯—北镇—小凌河口一线为界,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海拔自 1000 米左右逐渐下降至 300~500 米的丘陵。东侧和辽河平原断层相接,相对高度很大,向西经锦西和山海关山地相接为 500 米以下的丘陵。东南坡到渤海逐渐降到 50 米以下,形成山海关到锦州长 185 公里、宽 10~15 公里的辽西走廊,是东北地区通往关内的交通要道。

  3. 辽河平原区。位于上述两个低山丘陵之间的长期下降地区。这里沉积了中生代以来的深厚地层,地面广泛分布沙质粘土状和黄土型松散物,土质比较肥沃。河道变迁频繁,平原上遗留很多废河道和牛轭湖,有的已演变成沼泽和盐碱地。随着辽河的不断变迁,三角洲在逐渐扩大,海岸线正在继续向海域伸展,辽东湾日益缩小。辽河平原地势低平,水源丰富,土质肥厚, 是辽宁主要水稻产区和商品粮基地。

辽宁的山脉、丘陵和平原,总的地势趋势是西高东低,北高南低,呈东北—西南走向,这是和全省的北部靠近亚洲大陆,南部面向太平洋有直接关系。辽宁的地形地势、山脉河流,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陆地和海洋过渡类型的自然地理特征。

  1. 气温、降水等气候条件,由南向北,由东向西,由山地到平原,以及由冬到夏都有明显的差异,对农业生产与分布有直接影响

辽宁全省绝大部分地区地处暖温带湿润和半湿润的季风气候类型区,因之,全省的气候也具有季风气候类型的特点,春季干而多风,夏季热而多雨, 秋季短而晴朗,冬季长而寒冷,气温和降水都有明显的季节性。但是,由于全省各地的纬度不同,距离大陆和海洋的远近不同,尤其是受辽东半岛、辽

东低山丘陵、辽西低山丘陵等夹峙的影响,全省的气温、降水等气候条件, 各地都有明显的差异。

辽宁东西高、中部低的马鞍型地势对气流起重要作用。在东部山地迎风坡降水超过 1200 毫米,是辽宁最湿润地区。辽西山地与内蒙古高原相连,呈现半干旱特色。辽河平原北接松嫩平原,南通渤海,是气流的通道,有明显的狭管作用。

辽宁年平均气温为 5~10℃,自南向北递减,年均等温线受地形影响, 山地向南突出,平原向北凸进。清原、新宾以东在 5℃以下,是辽宁最冷地区。辽西因冬季风下沉增温,气温高于辽东、凌原、建平的年均温也在 7℃ 以上。南部地区大连、绥中等地高达 10℃左右。

辽宁气温冬季都很低,长海县 1 月平均气温也只有-14.8℃,西半侧为- 16.9℃,远低于同纬各地。夏季则普遍高温,各地 7 月均温超过 22℃,高于同纬各地。因此,辽宁气温年较差比同纬各地为大,其分布由沿海向内陆, 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增大,说明辽宁气候大陆性的强烈。据此辽宁各地日平均气温≥0℃、≥5℃、≥10℃、≥15℃的稳定开始及终止日期,由南向北也有明显的差异。农作物生长发育活跃时期的≥10℃的连续稳定日期,南部地区 4 月下旬开始,终止日期在 10 月至 11 月初,约 190 天左右,积温达 3700℃,

而北部及东北部则从 5 月上旬开始,10 月上旬终止,共有 150 天左右,积温为 2800~3600℃,相差一个半月左右。

辽宁年平均降水量约 690 毫米,从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辽宁山地迎风

坡为多雨中心,宽甸年降水量 1136 毫米,沈阳降到 734 毫米,阜新不足 500

毫米,建平以北不到 400 毫米,为辽宁降水量最少地区。降水均集中夏季,6~ 8 月占全年降水量的 60%以上,秋雨占 21%,春雨约 15%,冬季降水最多不到 4%,越到西北部,夏雨越集中。辽宁各地平均降水变率多在 20%以下, 雨量较我国西北、华北地区丰富而且可靠。但绝对变率仍然很大,各季和月降水极值之比能达 5~10 倍,是影响辽宁旱涝分布的主要因素。

辽宁气候的季节变化地区差异很大,大体辽东、辽西山地春晚而秋早, 辽河平原和辽西丘陵春早而秋早,辽南和沿海地带春早而秋晚,近海岛屿春晚而秋晚,充分反映了辽宁气候类型的复杂性。

辽宁省的气温和降水虽然在地区和季节的分配上不太平衡,但是降水和气温的最大特点是雨热同季,对农作物种植和林业生产的发展有极大的好 处。

  1. 自然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大,不仅具有一定水和生物资源,而且矿产资源品种齐全,储量大

全省河川径流量多年平均为 335 亿立方米,中等干旱年为 213 亿立方米,

初步估算尚有可开采地下水量 74.6 亿立方米。全省地表水资源,年人均占有量约 970 立方米。为全国人均占有量的 1/3,是全国严重缺水省份。同时水资源在地区分布上极不平衡,东部多,西部少;在季节分配上也极不均匀,

年际间变化极大。

辽宁省的森林资源比较丰富,但人均占有量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

据 1975 年的森林普查资料,全省森林面积 5134 万亩,森林覆盖率为 23.5

%,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木材蓄积量为 8304.9 万立方米。每人占有林木蓄

积量只有 2.3 立方米,低于全国每人占有 10 立方米的水平。

此外,辽宁省还有较丰富的野生食用植物,酿酒类植物,野生纤维植物, 造纸类植物,野生油脂植物,橡胶类植物,野生药材类植物等,多分布在东部山地丘陵地区,其它地区较少。

辽宁省还有较丰富的动物资源,如毛皮兽类动物,鸟类等,全省各地都有分布。

辽宁南部紧靠渤、黄二海,海岸线及临海面积都较大,海岸线 2100 多公

里,沿海渔场面积 192 万平方公里,海水养殖面积 170 多万亩,因之,辽宁

省有丰富的水产资源,已经发现和利用的鱼、虾、蟹类达 70 多种,贝藻类

30 多种。

辽宁省的矿产资源,主要特点是:资源丰富,种类繁多,地区分布广泛, 在全国具有重要地位。

辽宁省的矿藏资源类型繁多,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 60 种,占全国 133 种的 45.1%,主要的黑色金属有铁、锰等矿,铁矿和锰矿保有储量均占全国第一位;有色金属矿有铜、铅锌、铝土矿、钼、金、钨、镍、铬、汞等,非金属矿有菱镁矿、金刚石、滑石矿、大理石、石灰石、白云石、膨润土、耐火粘土、石棉、萤石、钾长石、石英岩、黄铁矿、云母、玉石、砷、磷、重晶石等;燃料动力矿有煤、石油、天然气、油母页岩、草炭等,其中,菱镁矿和硼矿储量占全国 80%以上。硫、石棉、金刚石、滑石等非金属储量在全国也名列前茅。这些储量丰富,分布集中,质量优异的矿藏,为辽宁重工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