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铁路运输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国家制定的对内搞活,对外开放的经济政 策,辽宁工农业生产和对外贸易均有大幅度的增长,铁路客、货运输量急剧增加,铁路运输紧张状态更为加剧。当前铁路运输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铁路运输能力紧张

主要铁路线和编组站能力接近饱和,经常发生客、货运堵塞现象。全省最繁忙的有三大干线和十大编组站(包括枢纽、编组站、工业站,以下同)。三大干线即长大线,沈山线和沈丹线;十大编组站有沈阳枢纽、文官屯、灵山、辽阳、大石桥、大连北、本溪、丹东、锦州、山海关站。上述各线和站现有技术设备和通过及改编能力,大部分已接近饱和或达到饱和,运输能力和运量的矛盾十分突出。

长大线中鞍山至苏家屯间,现有通过能力紧张。为适应新的要求,长大线必须进行全面技术改造,提高运输能力,特别是鞍山至苏家屯、苏家屯至沈阳、沈阳至铁岭间的 3 个区段,提高通过能力更是当务之急。

沈山线现有技术设备的能力也较紧张。主要是出关煤炭逐年增加,线路负担加重,运输能力不足。1982 年底,货流密度全线超过 4000 万吨。在沈山线中,突出的薄弱环节是锦西至锦州区段。成为全线的限制口,也需要进行技术改造。

在十大编组站中,大部分设备陈旧,通过及改编能力低,不能适应四个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其中,特别沈阳枢纽站运力显得紧张,矛盾突出,1956 年,沈阳站的年发送量为 3920 万吨,日装车为 3079 辆,旅客发送人数 5021

万人次,而现在年发送量达到 1 亿多吨,比 1956 年增加两倍多;日装车 6000

多辆,比 1956 年增加一倍多;旅客发送人数为 1.7 亿人次,比 1956 年增加

两倍多。而铁路建设方面,除 1962 年苏家屯站有扩建和 1966 年裕虎联络线建成外;几乎没有较大的变化。因而,几个编组站处于能力紧张,经常发生堵塞的现象。由于运输能力的紧张或饱和,直接影响工农业生产发展。所以, 辽宁铁路运输紧张比能源紧张有过之而无不及。

2、铁路运输基本建设缓慢

地方专用线铁道及铁路专用线设备陈旧,效益下降。据沈阳铁路局统计, 1956~1984 年,货物发送量增长 2 倍,旅客发送量增长 3.1 倍,而这一时期的铁路营业里程,只增长 36.4%,机车只增长 89.3%,客车只增长 75.6%, 据现有运输能力,货运只能满足 75%左右的运输需要。这是基本建设跟不上,造成运力不能适应运量增长这一矛盾的根本原因。沈丹铁路的复线工程进展缓慢。沈丹铁路 1984 年货物发送密度是全省最高的,达 68698 吨/公里

(长大线为 55741 吨/公里),旅客发送密度为 115037 人/公里(长大线为

171121 人/公里),居第二位。根据沈丹线目前运输状况,以及今后大东港的修建,东部山区建设的发展,这种缓慢的建设速度,势必跟不上四化建设的步伐。

辽宁省铁路专用线及专用铁道 773 条,线路长度 3977.7 公里(专用铁道

88 条,长 3230.4 公里,铁路专用线 685 条,长 747.3 公里)。1984 年的客

运量 32.3 万人,客运周转量 360 万人公里,货运量 810.6 万吨,货运周转量

5948.3 万吨公里,收入完成 572.63 万元,实现利润 46.22 万元,上缴税金

9.42 万元,在国民经济建设中,起了应有的作用。但这些专用铁路及铁路专用线,有的铺轨时间已长,设备陈旧,加上经营管理不善,运量和效益显著下降,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