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海上运输的发展
辽宁省近代海上运输的发展,与帝国主义入侵密切相关。由于清政府腐败无能,先后接受了《中英天津条约》,《中俄密约》、《旅大租地条约》。沙俄、日本为掠夺东北的资源,在大连建港。在日俄战争后,日本除霸占旅大地区外,还占领了整个东北,在其统治期间,除完成对大连港、葫芦岛港、丹东港的改建、扩建外,并对营口港着手改造,这无疑为辽宁的海上运输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新中国成立后,辽宁海上运输业才得到较快的发展,新建了原油、杂货、散粮等深水码头。运输船舶逐步增加,技术状况不断改善,航行区域迅速扩大,客货运量增加很快。
海上运输业发展的特点:
1、地方海上客货运输量不断增长
辽宁省地方海运发展迅速。1952 年客运量仅 4000 人,到 1985 年达 21
万人,增长约近 50 倍。旅客周转量 1952 年为 16 万人公里,而 1985 年达到
1600 万人公里,约增长近 100 倍。货运量在 1952 年仅 11 万吨,到 1985 年
达 148 万吨,货运周转量 1952 年 1293 万吨公里,而 1985 年达到 151800 万吨公里(表 40)。
表 40 海上运输发展(交通局系统)①
项目 |
单位 |
1952 |
1978 |
1982 |
1984 |
1985 |
---|---|---|---|---|---|---|
客运量 |
万人 |
0.4 |
12 |
26.0 |
19.0 |
21.0 |
客运周转量 |
万人公里 |
16 |
811 |
1527 |
1418 |
1600.0 |
货运量 |
万吨 |
11 |
121 |
104 |
150 |
148.0 |
货运周转量 |
万吨公里 |
1293 |
378.7 |
654.19 |
135815 |
151800 |
2、港口吞吐量在全国占重要地位
辽宁省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增长较快,1949 年港口吞吐量为 135 万吨, 到 1985 年已达 4471 万吨,增长 32 倍,现有吞吐量占全国港口吞吐量的 14.4
%,由于秦皇岛港煤炭出口量的增加,大连港由第二位退为全国第三位(表
41)
3、航行区域扩大,运输线路增加
由于技术提高,船龄缩短,增强了抗风能力,扩大了航行区域。除了远洋航运外,加强了省际和省内沿海各港的联系。目前除大连港、营口港、丹东港
表 41 辽宁省历年港口吞吐量发展表
年份 |
吞吐量(万吨) |
占全国比重(%) |
发展时期(年) |
吞吐量(万吨) |
---|---|---|---|---|
1949 |
135 |
恢复时期 |
797 |
|
1952 |
173 |
11.9 |
“一五”时期 |
2241 |
1957 |
630 |
16.8 |
“二五”时期 |
4988 |
1965 |
1103 |
15.5 |
1963 ~ 1965 年 |
3090 |
1978 |
2904 |
14.6 |
“三五”时期 |
6210 |
1980 |
3346 |
15.4 |
“四五”时期 |
10950 |
1982 |
3491 |
14.7 |
“五五”时期 |
14236 |
1983 |
3624 |
16.6 |
1949 ~ 1983 年 |
53020 |
1984 |
4148.1 |
15.5 |
1949 ~ 1984 年 |
57168 |
1985 |
4471 |
14.4 |
1949 ~ 1985 年 |
61639 |
资料来源:据《辽宁经济统计年鉴》( 1986 年)中国统计出版社。
与浙江、江苏、广东、福建等省开辟航线外,庄河等小港也利用小型货轮(载重 120 吨)开辟了庄河到山东、江苏等地的航线。
为了加强沿海的联系,目前大连至长海县各岛、大长山至石城、王家岛、庄河、皮口、丹东等地,均有定期班轮往来。在丹东至庄河航线上,还有煤炭运输专用拖驳船,并推进循环拖带等办法运输煤炭,节省了物资部门的运输费用。
4、加强了港航协作
各港航企业都开展了联运,组织直达运输,减少了等装待卸,缩短了停航时间,加速了船舶周转,提高了船舶利用率。沿海地方货轮船全年平均每吨位完成 2.79 万吨公里。远洋货轮全年平均每吨位完成 2.19 万吨公里。此外,还发展了江海联营,完成货运量 2 万吨(1984 年)。加速了物资运输, 降低了运输费用,增加了社会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