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纺织工业的发展

辽宁近代的棉纺织工业从 1921 年创建,以官商合办的形式,从美国购入

纱锭约 2 万多枚,布机约 200 台,1923 年建成投产;毛纺织工业于 1918 年创办,1920 年投产;麻纺织工业于 1917 年创办,1919 年投产。上述纺织工业的建设,大部分控制在外国资本家手中,主要是日本资本家手中,所以辽宁纺织工业的建设,一开始就具有明显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性。日本投降以后,全省的主要纺织工业又被国民党所接管,在沈阳设立了东北纺织建设分公司,主要纺织工业企业又成为国民党官僚资本家的企业,所以,解放前辽宁的纺织工业,虽然发展历史较早,但发展的速度缓慢,而且还具有极明显的落后性和不合理性。其主要表现在:外国资本、官僚资本占垄断地位;原料和设备基本上依靠国外进口;生产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巨额利润和榨取中国人民的剩余价值,为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战争服务;工业分布畸形集中,主要纺织工业企业几乎全部集中在大连、营口、丹东、沈阳、辽阳、锦州几个城市;生产技术水平很低,机械设备陈旧,花样品种单调,只能生产低中档产品,高档的棉纺织品、印花布、精纺毛织品、绒线等,以及纺织机械、纺织器材等几乎都不能生产,需要从国外和外地进口。

解放以后,辽宁的纺织工业有了较快的发展。建国 35 年来,辽宁纺织工业总产值增长了 26.1 倍,平均每年递增 9.3%,高于全国平均增长速度。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辽宁纺织工业得到更加迅速发展,新建、扩

建、改建了一大批纺织工业企业,产品的数量和质量有了极大的发展和提高。1.增加了设备能力,大幅度提高了生产水平

从 1979 年到 1983 年,全省用于纺织工业固定资产的投资达 16 亿元,相

当于全省 50 年代和 60 年代全部纺织工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 3 倍,新增加

合成纤维能力 13 万吨,抽丝能力 6.5 万吨,棉纺锭 28 万枚,织布机 1.1 万

台,化纤印染线 12 条,色织大整理生产线 4 条。1984 年全省纺织工业的总

产值比 1978 年纺织工业的总产值增长 1.44 倍。1984 年辽宁省纺织工业总产值在全国纺织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比 1978 年增加了 0.5%;在全省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比 1978 年增加了 4.7%。由于全省纺织工业设备与产量的增长,使全省纺织工业品供不应求的局面得到了根本的转变。

  1. 纺织品的质量不断提高,花色品种在不断增多

通过企业整顿和管理的不断加强,大部分纺织品的质量得到不断地提 高,据 1978 年到 1983 年的统计,5 年间粘胶纤维一等品率提高了 38%,涤纶短纤维正品率提高了 4.8%,棉纱一等一级品率提高了 2.7%;棉布和印染布一级品率分别都提高了 15.7%。

  1. 出口贸易总额不断增长,出口产品结构发生变化

1983 年全省出口贸易交货总值达 6 亿元,比 1978 年增长了 2.6 倍,平均每年递增 28%;出口产品数量在不断增加,产品结构在不断地发生变化, 涤纶混纺布、呢绒针棉织品、麻袋等几年来都有大幅度地增长,目前辽宁的纺织品已销售世界 72 个国家与地区,其出口数量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中居第五位。

  1. 纺织工业的科学技术水平有了新的发展

近几年来,辽宁省的纺织工业围绕使用新原料、开发新产品、研制新设备、改造老设备、提高新技术等方面,开展了积极地引进国外的新设备、新技术,提高全省的纺织工业工艺设备水平,科学技术水平等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