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点比较
明代思想家中,颇有些出类拔萃的人物。而且若以他们的某些观点而言, 他们并不比西方人文主义思想家甚至 17 世纪的哲学家们逊色。王阳明的“心
① 《焚书》卷三。
② 《焚书》卷一。
① 《藏书》卷三十二。
② 《李氏文集》卷十八。
外无物”、“心外无理”之说,不但与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有某些相似之处,而且他的观花则花在的思想又和贝克莱的“存在即是被感知”有异曲同工之妙。李贽、何心隐等人,也颇有某些人文主义思想家的风采,他们的一些论点与蒙田、莫尔比较起来,也有十分相近的地方。但是,为什么明代思想家不但没有如同西方同时代的思想人物那样成为近现代文明的组成部分,也没有产生他们那种为新时代文化奠基的历史作用。这是因为,毕竟双方的文化类型不同,立论基础不同,历史归属也不同。如果仅以双方的思想差别而论,则非常鲜明地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文艺复兴时代的思想家们,不论以什么方式,都与以教皇为代表的正统神学发生冲突。他们或自觉或不甚自觉;或从内部,或从外部;或态度平和,或言辞激烈;但是在反对中世纪神学和教权这一点上,则是绝对一致的。
明代思想家则不然。他们的特色是只反贪官,不反皇帝;只反旧说,不反旧体。即使李贽这样的异端人物,固然有敢于议论圣人批判道学的勇气, 但对三纲五常之类依然是诚心诚意地拥护的。他不敢不能也不想从根本上动摇封建文化的根基,他骂他们,是希望他们变得更好些,更能长治久安,而不是将其击碎打倒。因此,他们虽然有激烈的外在表现,论其实质依然未脱旧文化的大范畴。
第二,文艺复兴时代的思想家,以其主流而论,总是心向科学,以科学为立论基础。他们中颇有些虔诚向教的人,但一经发现宗教不合科学,便承认科学,批评或远离宗教。到了 17 世纪,干脆出现为着科学而否定宗教的思想人物。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不但是思想家,而且是科学家、数学家和发明家。这一点,又是明代思想家们所完全不具备的。他们对科学知之甚少,对近代科学几乎一无所知。可以这样讲,文艺复兴时期的哲学是以科学作为其本色特色的,正是哥白尼、伽里略、开普勒、哈维和牛顿成为打破中世纪文化统治的中坚力量。这些无疑是明代思想家和科学家们所不能望其项背的。中、西方哲学思想文化的这种差距,不但有表层原因,更有深层原因。
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状况,仅靠思想家的努力显然是远远不够的。纵然全社会都来努力,也还要时间老人的首肯和相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