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白板”说的批判及其他

莱布尼茨的一些重要哲学见解,虽然非常集中地凝聚在他的“单子论” 中,但是他对这些见解的充分阐释,却是通过对英国经验主义哲学家洛克的批评与驳诘中展示开来的。

洛克是一位在西方哲学史上占据特殊位置的大人物。以他对西方近代哲学的直接影响而言,大约只有笛卡尔可以和他分庭抗礼。但是,莱布尼茨既有与大人物交锋的爱好和勇气,自认为有与洛克争论的“充足理由”在;同时,他们二位在一些基本认识论方面,也确实存在重大分歧。

这些分歧集中到一点,就是洛克是个经验论者,他不同意天赋观念的存在;而莱布尼茨是个具有先验的唯理论者,他不但认为天赋观念必然存在, 而且还为它的存在创立了一套完整的学说。

莱布尼茨批评洛克,一是批评他的“白板说”,二是批评他的知识起源论。这两点其实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所谓白板说,是洛克哲学的一大要论。“白板”是指人的头脑如同一块白板。白板者,什么字迹皆无之谓也。只有通过经验,才能在这“白板”上记下知识的符号。

所谓知识起源说,即洛克认为:“我们的全部知识是建立在经验上面的;

① 《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卷,商务印书馆 1982 年版,第 484 页。

② 同上。

知识归根到底都是导源于经验的。”①

而这些思想莱布尼茨全不同意。他不但“一向是并且现在仍然是赞成笛卡尔先生所曾主张的对于上帝的天赋观念,并且因此也认为有其他一些不能来自感觉的天赋观念的。”而且,他甚至认为人类灵魂的一切思想和行动都是来自它自己内部,而不能是由感觉给与它的。应该说,莱布尼茨的天赋观念在许多现代人看来无疑荒谬的,而且确实比洛克的思想有相当大的历史差距感。然而,作为一种哲学,他的思想又绝然不是神学性质的;而且在他的思辨过程中,也表现出一些十分有益的启示。实在他也并非在任何条件下都反对经验的作用,故而他又认为在一定意义下也可以说外部感觉部分地是我们的思想的原因。

他比经验主义哲学家高明的地方,在于他认为凡是可以归纳在他的充足理由律下面的内容,他们本身都是富于变化的。而且这些变化不是由简单的经验可以概括的。经验是死的,而事实真理具有偶然性。人们只能通过充足理由律,才能找出这些变化的因果规律,即通过对偶然性的分析,达到对其必然性的充足认识。例如,他在反驳洛克的时候,也曾写下过这样一段言辞尖刻的批评:

“禽兽纯粹凭经验,只是靠例子来指导自己,因为就我们所能判断的来说,禽兽决达不到提出必然命题的地步,而人类则能有经证明的科学知识。也是因为这一点,禽兽所具有的那种联想的功能,是某种低于人所具有的理性的东西。禽兽的联想纯粹和单纯的经验主义者的联想一样;他们以为凡是以前发生过的事,以后在一种使他们觉得相似的场合还会发生,而不能判断同样的理由是否依然存在。人之所以如此容易捕获禽兽,单纯的经验主义者之所以如此容易犯错误,便是这个缘故。因此那些由于年岁大,经验多而变得很精明的人,当过于相信自己过去的经验时,也难免犯错误,这是在民事和军事上屡见不鲜的,因为他们没有充分考虑到世界在变化,并且人们发现了千百种新的技巧,变得更精明了,而现在的獐鹿或野兔则并没有变得比过去的更狡黠些。”①

虽然用语尖刻,但并非不讲道理。而且人类生活中有多少事实可以证明他说的并非虚妄之辞。中国古有“守株待兔”这样的寓言,现代又有害人非轻的教条主义、形式主义。莱布尼茨的哲学,其理论框架是死的,其内容却往往是活的。在这一点上,莱布尼茨可以称作 17 世纪的康德和黑格尔。就西方哲学思想的发展因果而言,他也确有充足理由证明他是他们的前驱者—— 可惜凡此种种,全然不关上帝。

遗憾的是,洛克虽然比莱布尼茨还要年长 14 岁,但年轻的莱布尼茨却属

于 17 世纪哲学的旧范畴,而年长的洛克却代表了启蒙运动的新希望。毕竟莱布尼茨与洛克的争论,他并非时代的赢家。

① 洛克:《人类理解论》上册,商务印书馆 1991 年版,第 68 页。

① 《人类理智新论》,商务印书馆 1982 年版,第 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