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地理课本上的月相图?怎样观察天空的月相变化?

**解析:**月球本身不会发光,因反射太阳光而明亮,故月球也称月亮。月 球绕地球公转,构成了地月系,地球是地月系的中心天体。利用月相图观测天空月相的方法主要是:

  1. 在地理教材中的月相图上,地球周围的 8 个半白半黑的小圆,代表

月球按逆时针方向环绕地球公转时在其轨道上所处的 8 个位置。从宇宙空间看月球,它始终被太阳光照亮同一侧半球,向太阳半球为白昼,背太阳半球为黑夜,并无圆缺亏盈变化。

  1. 月相图上外圈的 8

    个月球图相,是在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相对位置变化过程中,从地球上观测月球时,看到月球被照亮的部分而产生的圆缺盈亏变化的月相。

  2. 图上虚箭头为从地球上观测月球的方向。

  3. 月球绕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为 27.32 日,月相变化的周期为 29.53

日。月相变化周期符合农历日期,农历小月 29 日,大月 30 日。观测月相变化应按农历日期进行。月相变化周期从农历每月初一观测新月(朔)开始计算,根据月球从西向东(逆时针方向)绕地球公转方向进行,图上平均每隔约 3.7 日出现一个月相。在农历一个月内,共出现了 8 个月相。这 8 个月相出现的时间大致时间是:新月(朔)农历初一,蛾眉月(新月)初四前后, 上弦月初八前后、凸月(前半月)十二日前后,满月(望)十五日,凸月(后半月)十八日前后,下弦月二十二日、二十三日,蛾眉月(残月)二十七日、二十八日前后,新月下月初一,完成月相变化一周。

  1. 月相在天空中出现是有规律的。因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因而产生了月亮自东向西的视运动。农历上半月,月亮从朔到望(即由亏到盈、由缺到圆),位于太阳的东边,在日落以前已从地平线上升起,出现在天空,故有“日未落、月已出”的说法。新生的蛾眉月,常在太阳升起后不久就升起,

    黄昏后已出现在西方天空,月牙的弓弧向西,但不久即消失在西方上的天空。弦时,月亮在正午升起,18 点左右出现在南方天空,弓弧向西。满月时,太阳从西方地平线上落下时,月亮正好从东方地平线上升起。农历下半月,月亮从望到朔、即由盈到亏(由圆到缺)的月相称为残月,残月位于太阳的西边,在日出以后月亮才从地平线上落下,故有“日已出,月未落”的说法。下弦时,月亮在半夜 0 点左右出现在东方的地平线上,弓弧朝东。蛾眉月(残月)出现在黎明前的东方天空,月牙弓弧向东,但不久即消失在东方天空中。月亮每天升起的时刻,平均每天要比前一天推迟 50 分钟左右时间。由于月球绕地球公转的方向与地球自转的方向一致,都是自西向东。当今日地球上的某观测点对向月球时,经过一天地球自转了一周(360°)时,某观测者再对向昨天月球的位置时,月球在绕地球的轨道上已向前运动了 12.2°多。因此地球还必须再自转 12.2°多才能再对准月球,所以平均每天推迟 50 分钟左右时间。又因月球轨道和地平(线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