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星为什么有闪烁现象?太阳和其它行星等天体是否也有闪烁现 象?
**解析:**教材中说:“闪烁的恒星、明亮的行星和轮廓模糊的星云。”教材中所描述的以上三类天体的特征,指的是人们视觉所获得的天体形象,即天体的视象。闪烁根据视物体的位置分为地面闪烁和天文闪烁两种。凡是地球表面远方的视目标物或灯光,因大气的折射而产生的闪烁现象称为地面闪烁,如夜晚看到地表远处的灯火忽明忽暗现象,或白昼看到远处的山、林、船、高层建筑等地面景物的时隐时现的现象等,都属地面闪烁。凡是从宇宙空间来的光源,经过大气折射作用而产生的闪烁现象,称为天文闪烁。天文闪烁以恒星闪烁(星星眨眼)最常见。恒星在地平线上的角度愈小,闪烁的现象越显著、强度也越大。公元一世纪,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一译托勒玫,约 90~168 年)所著《光学》五卷就提出了大气折射(蒙气差)现象, 并说:“靠近地平线的恒星比天顶的恒星闪烁更强”。古希腊学者亚里斯多德认为,只有恒星才有闪烁现象,行星没有闪烁现象。后来经过长期观察, 发现行星和月球都有闪烁现象。在恒星闪烁现象非常显著时,或行星位于接近地平线时,行星就会有闪烁现象,象水星和金星就是明显例证。太阳和月亮刚从地平线升起,或向地平线降落时,也有闪烁现象。如日出和日落时, 看到太阳忽升忽降,太阳光盘变形、变色等,就是太阳闪烁现象。月亮的亮
度,颜色的变化,也是闪烁现象。如我国劳动人民总结出“月到中秋分外明”, 说明了月亮的亮度变化。有一年春季在列宁格勒曾出现过绿色的蛾眉月,那一年夏季特别干燥。闪烁的种类主要有摇摆抖动现象、明暗现象、变形现象等形式。日、月、星、辰等天体闪烁的原因,与其光源有关。有些天文学家认为,恒星表面亮度不均,又高速自转,故看上去有闪烁现象。伽利略认为恒星闪烁是其光度发生变更的缘故。现代科学认为天文闪烁和地面闪烁,都是由于大气的密度、温度、湿度的不同和大气的运动变化,对各种光波所产生的不同折射而形成的。当有强劲阵风,或冷暖气流垂直对流旺盛,空气涡动强烈,空气密度瞬息变化,折射作用变化大时,星辰的闪烁现象就特别显著。相反,天气平静,闪烁现象也就相对较小。如《田家五行》中载有:“星光闪烁不定,主有风”,说明了星星的闪烁与大气有关。空气的湿度越大, 闪烁也越强,空气的湿度和闪烁的颜色也有关系,如果空气中的水汽多,星光闪烁多出现青光,如果空气干燥,星光闪烁的绿光较多。除太阳外,恒星距地球都非常遥远,以点光通过大气层到达地表,易被折射,故星光闪烁抖动显著,而行星距地球较近,以视觉不易辨认的小圆面反射太阳光的光束到达地表,通过大气层时,其光束中的光线被交替折射,总有些光线到达地表, 故闪烁抖动现象不十分显著,看上去既明亮,又好象无闪烁现象一样。行星只有在接近地平线时,因视线通过密度很大而多变的低层大气层时,由于折射强烈,行星才出现闪烁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