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常儿童的特点与教育

低常儿童的主要标志是智能发展水平低于同年龄儿童,在国外也称作智能落后儿童。

低常儿童智能落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就病理原因来说,主要有产前因素,如受精卵中染色体畸变,母亲妊娠期由于病患与治疗给胎儿脑发育带来不利;产程因素如难产、新生儿窒息等;产后因素如儿童在出生后患过脑炎、脑膜炎或高烧等疾病。此外还可能有尚未查明的其他因素。

对低常儿童开展研究,有助于我们了解他们的特殊需要、心理特点和变化的规律,以便更有效地对他们进行教育。

低常儿童有许多特点。他们在智能上一般是:感知觉的发展缓慢,知觉的范围比较狭窄、笼统而不精确;记忆的保持性差,回忆难,所依赖的视觉表象贫乏,缺乏分化,且不稳定,如果不受专门的训练,就不能独立动用意义识记的方法(到了学龄中、晚期,他们在意义识记上有较大的进步。有的研究表明,可以通过发展儿童的直观的和词的思维的途径达到对已有知识的保持,并防止不正确的类比);在思维上,他们不善于比较,进行抽象和概括特别困难,因此往往不能正确地理解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内在联系,但在特殊教育条件下,配合直观因素进行教学,或者与多样化的实际活动和劳动密切联系起来,他们的思维也能得到明显的改善;在个性上他们比正常儿童更易沮丧,对成人常抱有敌意,情绪紧张、压抑、缺乏自信,常常以失败的心情来对待自己所做的事情,思想方法绝对化。

低常儿童的心理水平和行为能力并非都是相同的。我国心理工作者与医务人员参照国外资料,将低常儿童划分为轻、中、重三级,其特点或行为指标如下:

轻度的:生活能自理,能从事简单劳动,有连贯语言,但学习吃力,特别是掌握数概念和进行计算有困难。

中等程度的:生活能半自理,动作基本上顺利或部分有障碍,只会说简单的字词或极少的生活用语,数概念缺乏或极简单。

严重的:生活不能自理,动作有困难,缺乏语言,或只会发单音,不识数。

根据初步调查,我国的低常儿童极大多数是中等程度的。对于这些儿童, 要进行早期诊断,及时给予治疗,同时给予适当的训练,他们中的大多数是能够学会独立生活和从事基本和简单劳动的。

近来西方对智能落后儿童的看法逐渐摆脱了长期存在的偏见,有了比较乐观的态度。首先他们认为这类儿童的四分之三是社会贫困的产物。出生于贫困家庭的儿童,由于胎儿期照顾不周,营养失调,缺乏适当的治疗,脑损伤的可能性较高。共次,他们认为不应像过去那样把对儿童的评定看的太死, 因为那样会低估智力落后儿童发展的可能性。有人对 24 个智力落后儿童进行了追踪研究,1935 年他们智商的平均数是 58;15 年以后长大成人,他们智商的平均数是 72,每个人的智商都有增加;到 60 年代早期再次进行测验, 他们的智商又有增高,增高的平均数是 6。他们中大多数人能够适应社会生

活的要求,只有少数人进了教养机关。因此,现在的趋势是尽可能多地为他们提供学习机会,把病理诊断、心理治疗和教育措施紧密结合起来。教师应区别对待这些儿童,适当满足他们的特殊要求,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逐步成为健全的人。例如,一个由于“好动”在上课时干扰其他学生的男孩,经过特殊中心诊断被认为是神经损伤,并怀疑他患失语症。儿童福利机构组织家长参加商讨并使学校根据诊断把他放在说话中听觉有缺陷的特殊班级里,为他改装了一张特殊的课桌,允许他坐不住的时候站起来听课,还指定教师给他补课。由于学校,社会机构和家长的共同协作,对他的关心比过去多了, 结果他的行为开始产生积极的变化。

脑功能轻微失调病简称 MBD,是学龄儿童常见病。据国外统计这种儿童约占学龄儿童的 4~10%。美国报导,估计全国正在服药治疗的患儿有三、四十万之多。我国某市抽样调查每班约有一、二名。患儿的表现是:活动过多,思想不集中。病因是脑神经递质的数量不足,信息不能及时下达,致使他们不能控制自己。MBD 的患儿并不愚笨,如果用适当药物加以治疗,大部分可以在短期内取得较好效果,活动过多的趋于安静,思想不集中的能专心听课。他们往往自述服药后“心定了”,能够静下心来复习功课。可是顽皮儿童也可能有好动、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表现,教师不能轻易把他们当作是MBD 的病患者来对待。

值得特别注意的是,有些学习有困难的儿童,并不是真正的低常儿童。他们脑的发育和智能发展都是正常的。只是在行为表现上稍低于一般水平, 或被家长、教师误认为低常。这种儿童学习落后往往是不良环境或不适当的教育造成的。对于这种学生,教师必须首先改变对他们的看法,同时要找出他们的问题所在,对症下药,进行教育。至于那些由于顽皮而不把精力放在学习上,因而学习成绩落后的学生,就更不应该把他们看作是低常的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