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常儿童与教育超常儿童的心理特点及其测定

  1. 超常儿童的心理特点

超常儿童是指智能发展大大超过同年龄水平的儿童而言。他们的感知能力(观察力)往往相当敏锐、全面、细致而准确;注意力常常很集中,稳定而善于分配;记得快、多、准确,而保持得久;想象力丰富,带有独创性; 尤其是思维比较宽广、深刻而灵活,善于分析问题、概括事物与解决问题。因此人们历来把这些特征,特别是思维特征,看作是超常儿童的主要标志。其次,超常儿童对心智活动具有特殊的积极态度,求知欲强。有人研究三个9~11 岁智能超常的儿童,发现他们的智能和性格的特点各不相同,但都具有渴望心智活动的特殊要求。这些特点对于促进他们能力的发展和取得优秀的学习成绩是相当重要的条件。第三,超常儿童在技术创造、艺术表演、体育技能等方面的才能也有较早的突出的表现。

我国心理学工作者曾对全国各地的部分超常儿童进行过一些初步的调查研究,证明了上述各种特点是超常儿童所共有的。同时也发现这些儿童还具有言语发展早及自信心和意志力较强等品质。

在超常儿童的发展过程中具备某些客观条件是重要的。人们一般认为超常儿童存在着巨大的潜力(他们的素质条件较好),但超常现象不是自发出现的,它是精心培育的结果。上述调查也表明,大部分超常儿童都享有优越的早期教育的条件。例如,其中几个具有绘画才能的超常儿童,家长都是艺术学院毕业,从事美工或宣传工作的,家中从小为他们提供各种学画条件, 有名画家的熏陶和指点,家长精雕细刻,这些都是使他们的超常才能得以早期表现的基础。可见创设一定的条件,及早发现超常儿童并对他们进行早期教育是相当重要的。

  1. 超常儿童的测定

寻找一个鉴定超常儿童的有效方法,是人们长期以来渴求解决的课题。在 19 世纪后期,有人提出了“智力测验”的概念。1905 年,比纳一西蒙发表了第一个“智力量表”。此后“智力测验”以及其他测验(才能或能力倾向测验等)便成了西方流行的测定超常或低常儿童的一种手段。50 年代以来,不少心理学家对于各种测验,尤其是智力测验发生怀疑,认为智力测验所包含的内容,涉及一般记忆的较多,而涉及思维推理的较少;智力测验只不过是测量儿童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能力,而不是测量儿童出现新情况、创造

新事物的能力;因而“智商”不足以表达个人真正具有的才能。近来有些人特别注意研究对创造能力的测定,并编了测定学生创造力的测验。这类测验着重测定学生的归纳演绎能力、联想能力和评价能力等等。比如:在“物件的用途”一项下,要学生写出“砖”的用途,除造屋是主要用途外,甲生还指出可以造墙、造路、造亭子等;而乙生还说可用以抵门、作蜡烛台,必要时可以当作手榴弹打击敌人等。由此可以判断乙生的思维是多方面的,具有变化性的优点。但是这类测验同智力测验一样,也遭到了一些心理学家的非议。显然,这种测定是否可靠,还有待于较长时期的研究,才能作出结论。在西方的许多学校中,鉴于用智力测验或创造性能力测验等来鉴别超常

儿童有相当大的局限性,于是就有人根据智能超常者的行为表现列了一个细目表,作为推荐超常学生的标准。这种办法除细目表中所列的某些内容有消极性和评定容易主观而不精确外,对于进一步探索识别智能超常儿童的方法也有一些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