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在“沩痴寄庐”

蔡 畅

1917 年 6 月,我的三哥蔡和森同志在湖南高等师范文科毕业。这时,我们一家,以母亲葛健豪为首,都住在长沙岳麓山下周家台子的“沩痴寄庐”。母亲已经在长沙的女子教员养成所毕业,一时找不到工作。大姐庆熙还在自治女校学刺绣,她的女儿,我的外甥女刘昂也在小学念书。家中只有我一人, 于 1916 年夏在周南女校音乐体育科毕业后,留校当体育教员,每月挣八块钱,加上母亲剩余的一点首饰,勉强维持生活。为什么和森没有找工作呢? 一方面当然是在长沙找工作确实困难,另方面主要是因为他和毛泽东同志等进步同学,正在酝酿组织新民学会。他们正在反复讨论、琢磨,如何把解决个人出路问题与整个社会的改造问题结合起来。

当时,湖南是北洋军阀与南方资产阶级革命势力争夺之地,但革命势力的武装力量都是南方军阀的部队。连年征战,兵荒马乱,民不聊生。毛泽东、蔡和森等有志青年,正是在资产阶级无力把革命进行到底,封建军阀又一味倒行逆施,百般蹂躏老百姓的多灾多难的历史环境之下,举起改造中国的革命大旗的。

从 1917 年秋季起,毛泽东以及张昆弟、罗学瓒、邹鼎丞、蔡畅,新民学会会员。建国后曾任全国妇联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本文摘编自

《回忆新民学会的活动》一文。何叔衡、陈章甫、萧子升等进步青年更为频繁地来往我们家中。他们多数是第一师范的学生,而第一师范的校址几乎正和我家的住处隔岸相对。由我家去杨怀中先生所住的饮马堂也只有三四里路。每逢远远望见毛泽东来临时,我的外甥女就高兴地喊叫:“润之先生来了”。在那时和森就已非常钦佩毛泽东,说他品德非凡,文章出众。在我们家中他俩经常促膝长谈,纵论天下事。有时他俩和其他知心朋友同出郊游,一面欣赏大自然的美好风光,一面筹划革命活动的前景。这时俄国两次革命胜利的消息已经曲折传来,陈独秀,李大钊等革命先行者已通过《新青年》杂志在国内进行最早的社会主义宣传。所有这些都吸引了他们的强烈兴趣。 1918 年春,毛泽东回湘潭度寒假,带着他母亲来长沙治扁桃腺炎(那时

叫“蛾子”,还是难治之症),就住在我们家里,由庆姊日夜照护。不久, 和森就和毛泽东到洞庭湖滨去旅游了半个多月,实际上大概就是详细商谈组织新民学会的大政方针吧。这样大的旅游毛泽东已与萧子升进行过一次。1918 年 4 月 17 日终于在我们家中召开了新民学会的成立大会。我这时由于年小还没有参加这些活动,但是还隐约地记得那天中午会餐的情景,因为这次简单的午饭是庆姐、我和母亲几个人亲手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