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与工商业的发展

孔雀王朝对次大陆的统一,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当时农业是社会经济的基础,对社会经济起支配地位。这时全国人口已达 5000 万,要靠农业养活,农业税也是国家赋税收入的主要来源。因此,孔雀王朝的统治者对农业非常重视,采取一系列措施,推动农业发展。如兴建一些大的水利工程,又提倡私人兴建小型水利工程,采用渠、塘、并实行人工灌溉越来越普遍。国家设置了农业总监,派官员管理各地水利工程和农业用水。农业生产中普遍使用了铁制的犁、锄、镰刀、耙等生产工具。较为精耕细作的水田农业经济日益发展,恒河流域水稻产区尤其是如此,新的种植法,尤其是水稻插秧法,日趋盛行。次大陆西北和南方的德干高原则出产小麦、粟、豆类。棉花、甘蔗这类经济作物的种植已十分普遍。在耕作制度方面,一块土地上一年收获两次的耕作制度越来越常见。这种精耕细作的耕作方法、技术、制度适合于个体农民耕作经营, 因此个体农民经营日渐发展,而大土地占有者的粗放经营逐渐过时。

此外,国家颁布法令要求保护耕牛、耕地、森林、水利资源。政府招收城市剩余劳动力,设移民村,开垦新的耕地。

总之,孔雀王朝时期是次大陆农业生产一个大发展的时期。

孔雀王朝时期手工业也有大的发展。恒河流域铁矿的开采、冶炼促进了铁器制造业的发展。农具、兵器的制造都较以往有所发展。造币厂和货币的制造说明了有色金属金、银、铜的冶炼、制造在向前发展。农民普遍从事纺纱、织布,次大陆出产的棉布在国内外都有广阔市场,恒河三角洲等地白色柔软的棉布在市场上享有声誉。次大陆西北部和南部也出产棉布。建筑业较前有很大发展,其水平表现在阿育王宫殿的建造和大型水坝的修建方面。建筑业发展的一个特点是城市中富人的住宅都是木造的,只有少数是砖造的,至于贫民的房子则都是茅屋。在城市建筑上,城防工事不够完善,摩揭陀的首都华氏城,长 15 公里,宽 3 公里,

四周有城墙环绕,城上有 570 座城楼,但城墙和城楼却都是木造的。由于木结构的建筑多,所以保存下来的遗迹很少。其他的手工业,如造船业也很发达,有制造内河和航海船舶的王家造船厂和制造船帆、缆绳、索具的作坊。此外,还有陶工、木工等各种专业工匠,以满足社会上的各种需要。

孔雀王朝时期商业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商业的发展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货币的使用更加普遍,形式更为多样,铸造者也更多。当时流通的金币称“尼克哈”,银币称“迦尔沙帕那”,或“阇罗那”, 至于铜币则出现更早。当时的货币式样多,图案花纹不一。在货币的铸造方面,有国家统一铸造发行的,也有钱币商人铸造的。这些情况反映了商品货币经济的发达。其二,这时的交通和对外贸易更加发展。孔雀王朝的创立者旃陀罗笈多时修建了一条横穿次大陆北部的道路,这条道路从摩揭陀的华氏城到次大陆西北部山口的咀叉始罗。这条道路是连接恒河流域、旁遮普和伊朗,中亚的主要干线,在战略上和商业上都有重要意义。另一条重要道路是从华氏城通向次大陆中西部的鸟阇衍那再通向西海岸的港口布罗奇。第三条道路是从华氏城通东南的耽摩栗底再向南由海路通向次大陆南部。这些交通干线在政治上的作用是可以加强中

央对地方的统治,在经济上的作用就是促进贸易扩大。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通过这些交通道路与外部的商业贸易扩大了,通向西北的道路可与伊朗、中亚通商,通过西海岸的布罗奇可与海湾地区、西亚、埃及通商, 通过东海岸的耽摩栗底可与缅甸、锡兰、中国通商,在对外贸易中次大陆的出口商品有棉布、象牙、香料、檀香。孔雀王朝的开国功臣憍底利耶编的《政事论》提到“支那帕塔”一词,意为中国的丝,说明公元前 4 世纪中国产的丝已输入次大陆。其三,孔雀王朝时期,政府对商业有严格管理。对诸如欺骗、销售次货,给以惩罚,惩罚的办法一般是给以巨额罚款。国家垄断,专利经营许多种手工业作坊,如中央政府设矿务、金银制造、军械、织造、酿造等官员,招雇工匠进行生产。国家又对盐、铁、铜、酒实行垄断专利经营。国家也直接经营海外贸易。政府对手工业、商业行会进行着控制,并通过行会收苛捐杂税,很多税收征收实物。官营手工业集中了优秀的工匠,削弱了民营手工业的生产能力。而国家对工商业的严格管制,对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也有消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