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中国语言地理

语言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界的最主要标志之一,也是人类划分为不同民族的重要依据,所以在斯大林关于民族形成的定义中就有“共同的语言”这样一个要素。语言和民族虽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各自有着不同的内容,但在人类文化这一广阔的背景中,二者又有着异常紧密的联系。可以认为,语言是维系民族的基本纽带,民族则是语言赖以存在的底座。一般说来,一个人群只有具备了共同的语言以后,才会形成民族的内聚力,即民族感、民族意识或民族的排他性。而民族的其它特征,如共同的文化和心理素质,离开语言也无法得到恰当的体现或表达,在许多这样的场合,外语的翻译是难以胜任的。而且,在民族形成诸要素中,语言是最稳定的。地域的改变,人口的迁移,经济的发展,甚至政治和文化的变迁,一般都不会立即引起语言的变化, 即使变化,也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但另一方面,由于历史发展的曲折性、社会环境的多样性以及某些民族形成和演变过程中的特殊性,使它们作为民族却不曾有过或不再具有“共同的语言”这一要素。这种情况在中国尤为常见。除了语言属于历史的和社会的范畴,不断经历着形成、混合、分化和统一的过程这一因素的影响外,中国还有一些特殊的具体情况,尤其是中国的历史不仅悠久而且连续性强,民族的迁移、混合和融合非常普遍,在政治和经济的制约下,各少数民族长期以来一直受着人数占绝对优势的汉族及其文化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各民族内部,地理环境、历史进程和社会经济形态也有种种差异,发展很不平衡,这一切显然都会对作为民族要素之一的语言产生影响。

中国语言和民族关系的复杂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 大多数民族只使用一种固有的独立语言,但高山、瑶、珞巴、怒等4 个民族各并用 3 种语言,门巴、景颇、裕固、柯尔克孜等 4 个民族各并用 2

种语言,而藏族并用的语言多达 10 种,其中 2 种已被确认为独立语言。以上并用的语言有的谱系相近,有的则隔得很远,分属不同的语支,甚至不同的语族。

  1. 各民族之间互通语言,或者说兼用甚至换用其他民族语言的现象很普遍。中国 55 个少数民族中,至少有一半以上除本民族语言外还兼用汉语或

其他民族语言。此外,满、赫哲、畲 3 个民族的几乎全部,土家、仡佬、锡

伯 3 个民族的大部分已放弃本民族语言而换用汉语,乌孜别克、塔塔尔 2 族的大部分则换用了维吾尔语,京族已用或能用汉语的也占到绝大多数。各民族之间语言上这种种兼用、兼通或换用,形成了中国丰富多采的双语或多语现象。

  1. 中国有 55 个民族都有或有过自己固有的独立语言,唯一的例外是回族。该族作为一个多成分的融合体,在民族形成过程中并不曾有过自己统一的共同的语言,而是借用了汉语,这种现象在世界所有民族中也是不多见的。

  2. 有不少固有语言相同、自称也相同的人们共同体却分属于不同的民族,壮、藏、苗、瑶、布依、普米、佤、布朗、羌等民族都有这样的情况。鉴于以上种种,在确认语言是民族识别中的一个重要标志的同时,还要

看到它不是唯一的标志,而必须把民族形成要素的各个方面综合起来进行历史分析,否则势必给中国民族成分的识别带来混乱和困难。

中国究竟有多少语言?这还是一个尚未弄清,实际上也很难弄清的问题。根据现有资料,一般认为有 80 多种,其中 61 种暂时已被确认为主要语言。这 61 种语言分属五大语系、9 个语族、14 个语支(表 14)。其中属于汉藏语系的有 31 个民族,其人口占全

表 14 中国大陆各民族语言系属表(1990 年)

语系、语族、语支(语种数)

使用人数( 万人)①

占总人口比重

(%)

1.汉藏语系(34)

111634.3

98.47

1 — 1 汉语族(1):汉语

106773.4

94.18

1 — 2 藏缅语族(19)

1590.4

1.40

1 - 2 - 1 彝语支(5):彝语、哈尼语、纳西语、傈僳语、拉祜语

909.0

0.80

1 - 2 - 2 藏语支(3):藏语、嘉戎语、门巴语

460.1

0.41

1 — 2 - 3 缅语支(2):载瓦语、阿昌语

10.7

0.01

1 — 2 - 4 景颇语支(1):景颇语

3.0

1 - 2 — 5 语支未定(8):白语、土家语、基诺语、珞巴语、普

续表

语系、语族、语支(语种数)

使用人数

占总

(万人)

人口
比重

(%)

米语、羌语、独龙语、怒语

207.6

0.18

1-3 苗瑶语族(4)

932.1

0.82

1-3-1 苗语支(2):苗语、布努语

825.0

0.72

1-3-2 瑶语支(1):勉语

107.0

0.10

1-3-3 语支未定(1):畲语

0.1

1-4 壮侗语族(10)

2338.3

2.07

1-4-1 壮傣语支(3):壮语、布依语、傣语

1906.0

1.68

1-4-2 侗水语支(5):侗语、水语、毛南语、仫佬语、拉珈语

320.5

0.28

1-4-3 黎语支(1):黎语

111.1

0.10

1-4-4 语支未定(1):仡佬语

0.7

2.阿尔泰语系(19)

1415.3

1.25

2-1 蒙古语族(6):蒙古语、达斡尔语、东部裕固语、土族语

0.49

东乡语、保安语 551.1

2-2 突厥语族(8)

857.9

0.76

2-2-1 西匈语支(5):维吾尔语、哈萨克语、撒拉语、乌孜

别克语、塔塔尔语

843.3

0.75

2-2-2 东匈语支(3):柯尔克孜语、西部裕固语、图瓦语

14.6

0.01

2-3 满——通古斯语族(5)

6.3

2-3-1 满语支(3):满语、锡伯语、赫哲语

3.0

2-3-2 通古斯语支(2):鄂温克语、鄂伦春语

3.3

3.南亚语系佤德昂语支(3):佤语、德昂语、布朗语

45.0

0.04

4.南岛语系印尼语族(3):阿眉斯语、排湾语、布嫩语

0.3

|

5.印欧语系(2)4.6 — 5-1 斯拉夫语族(1):俄罗斯语 1.3 — 5-

3.3

2 伊朗语族(1):塔吉克语

6.语系未定(2):朝鲜语、京语

193.5

0.17

7.未识别民族和外国人入籍

75.3

0.07

总计

113368.2

100.00

①为计入语言换用的估计数,仅供参考。

国绝大部分;属于阿尔泰语系的有 17 个民族;属于南亚、印欧和南岛 3

语系的分别有 3 个、2 个和 1 个民族;此外,还有 2 个民族语言系属未定。以上 61 种语言中,有方言土语区别的约占 85%。如壮族、侗语、土族

语、哈萨克语等有 2 种方言,藏语、苗语、蒙古语、维吾尔语、佤语等有 3

种方言,黎语有 5 种方言,彝语、朝鲜语有 6 种方言。作为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一种语言的汉语,源远流长,分布广泛,其方言当然更多,目前一般把它们组合成七大方言区:

  1. 北方方言区。为汉语的主流。以北京话为代表。分布范围除长江以北各地外,还包括镇江至九江的江南沿江地带,湖北省西南部,湖南省西北部,以及四川、贵州、云南 3 省。操此方言者约占汉族总人口 71%。

  2. 吴方言区。以上海话为代表。包括镇江以东地区及浙江省大部,占汉族人口的比重约 8%。

  3. 赣方言区。以南昌话为代表。包括江西省大部及湖北省东南部,比重接近 3%。

  4. 湘方言区。以长沙话为代表。包括湖南省大部地区,比重约 5%。

  5. 闽方言区。以福州话和厦门话为代表。包括福建全省和广东东部, 在台湾、海南两省也有分市,比重约占 4%。

  6. 客家方言区。以广东梅县话为代表。包括广东、广西、江西、福建、海南等省、区部分地区;此外,湖南、四川两省也有少数居民操此方言。比重约占 4%。

  7. 粤方言区。以广州话为代表。包括广东省大部,广西一部,比重约5%。港、澳地区也以此方言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