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资源

森林可以向人们提供木材、薪柴和各种林副产品,又能净化空气,调节

气候,涵养水源,防风固沙,减少污染,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和生态效益。科学家认为,一个较大范围的国家或地区内,森林覆盖率达到 30%,且分布相对均匀,其生态环境就比较优良,水旱灾害就发生较少,农业生产就比较稳定。反之,就会出现种种问题。

主要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中国森林的破坏或减少至少已历时几千年。至 1948 年,全国平均森林覆盖率已降到 8.6%,成为世界上一个突出的少林国家。新中国成立后,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活动,取得了显著成绩,尽管同时原有森林也遭到一些破坏,至 1989 年全国森林面积仍增至 12465 万公顷,覆盖率提高到 13.0%。但同其他国家比较,或者按人口平均,中国依然是一个森林资源十分贫乏的国家。据统计,中国土地面积占世界 7%,人口占 21%, 而森林面积仅占 4%,森林蓄积量还不到 3%,人均占有量只相当于世界平均数的几分之一。森林资源的相对贫乏程度,在几种主要自然资源中是最高的。

中国森林资源不仅数量偏少,还具有分布极不均衡的显著特点,更加剧了因森林稀少造成的种种矛盾。中国的森林主要分布在东北的周边山区及南方部分山区,而其它地区,包括整个黄河、海河、辽河流域,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内蒙古草原以及大西北,森林均极少,其中青海和新疆的森林覆盖率低至 0.3%和 0.7%,江苏省平均每 20 人才拥有 1 立方米的森林蓄积量,已达到极度贫乏的程度。

由于森林资源匮乏及其分布严重不均,使中国多年来木材供应一直十分紧张,目前已成为世界上第二大木材进口国。此外,它还加剧了水旱灾害和水土流失,不少地区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因森林遭到破坏,中国很多地方的气候均有恶化的趋势,即使在全国最大的林区大兴安岭,这—变化也达到了相当明显的程度。长此以往,后果非常严重。

中国现有的森林资源虽相对贫乏,但进一步发展林业生产的前景还是相当广阔的。全国宜林荒地在 1 亿公顷以上,加上平原林网的建设,将现有平均森林覆盖率提高 1 倍多,使之达到世界平均数 30%是完全可能的。如果能在几十年内实现这一目标,同时对已有的森林加强科学管理,集约经营,立体开发和综合发展,森林资源匮乏所带来的种种矛盾可望获得相当程度的缓解。当然即使经过努力实现了上述目标,全国人均占有森林面积数也仅增加约半倍,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数的 1/4,因此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中国在世界上仍是一个森林资源较为贫乏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