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毛泽东国防观的成因
毛泽东国防观产生于我国特定的历史环境,它的形成有其特定的国际社会背景、中国的国情,以及民族文化传统。
(一)国家面临的威胁和我国国防的实际,是毛泽东国防观形成的客观基础。中国曾经是在世界上享有盛誉的文明大国、强国,五千年文明对世界作出过巨大贡献。可是,到了近代,从 1840 年鸦片战争后,由于封建政府的腐败,国防有名无实,帝国主义肆意入侵,中国一步一步地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百年的中国近代史是一部民族屈辱史、灾难史、血泪史、也是一部斗争史。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尊严,优秀的中华儿女特别是中国共产党人为此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与牺牲。新中国的诞生标志着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标志着长期遭受国际列强侮辱、侵略和欺负的历史的终结,标志着一个有几千年文明历史的大国的重新崛起。
然而,新中国成立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始终处在帝国主义的封锁包围之中。帝国主义、霸权主义及其他敌对势力,时刻没有忘记阻挠中国的发展与强大,他们不希望看到一个有巨大潜力的东方大国的崛起,他们一直威胁着我国的主权和安全。新中国刚一成立,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竭力颠覆、封锁和包围,妄图把中国扼杀在摇篮里。到 50 年代后期,在实施硬的一手不能得逞之后,又采用软的一手,妄图“和平演变”、“不战而胜”。60 年代初,随着中苏关系的恶化,国际上反华浪潮一浪甚于一浪。60 年代中期后,国际上由于霸权主义的激烈争夺,世界局势严重恶化,中国周边也再次出现严峻、紧张的局势。70 年代初,美苏两霸为了各自的战略利益尽管都调整了对中国的战略,都想打“中国牌”,但严峻的国际形势不得不使中国人民为自己国家的安全保持警惕。毛泽东多次讲,中国的胜利来之不易,我们必须及时地加强国防建设,发展强大的国防力量来保护自己。他针对“山雨欲来风满楼”的严峻局势,一再提醒全党、全军、全国人民,要加紧国防体系的布局和建设,要与帝国主义争时间抢速度。
历史告诉人们,中国作为一个有着几千年优秀文明的古国,一个在近代历史上曾经被世界列强任意宰割的有着沉痛教训的大国,一个在现实中又面临帝国主义及其它扩张势力封锁和威胁尚处于弱势的穷国,在这样一个国度里建设一个与其地位相称的强大国防,是历史赋予“站起来的”中国人民的神圣使命,是新中国成立后摆在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深沉的历史责任感和严峻现实带来的紧迫感,强化了毛泽东对建设
强大国防的决心。
(二)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是毛泽东国防观形成的理论基础。毛泽东国防观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与新中国的国防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中国要实现国防的现代化,既要考虑到新中国建立之初“一穷二白”的实际情况,又要考虑到确保新中国安全的需要。毛泽东曾指出,中国的国情一是地大物博, 人口众多,历史悠久;二是一穷二白,工农业、科学文化水平不高。“中国的经济落后,物质基础薄弱,使我们至今还处在一种被动状态。”面对这种既是一个社会主义大国,又是一个新的国家建设刚起步的弱国、穷国,且处于帝国主义封锁包围中的复杂情况,建设什么样的国防?怎样建设国防?这是需要慎重对待的十分严峻的问题。毛泽东正是在这种特定的历史条件与矛盾中,以他坚定的革命胆略和超常的智慧,着力找到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国防发展思想。
新中国的国情是:在国民经济中个体农业和手工业占 80%以上,经济十分落后,教育、科技、文化等方面与国外先进国家相比,存在着不小的差距。在这样一个相对落后又受人封锁的国家里,要建设现代化的御外安内的国防力量,困难是十分明显的。在这一点上,毛泽东正视现实,不回避矛盾,以他的雄才大略构成了他独树一帜的符合中国国情的国防发展思路。
在毛泽东看来,要真正确保国家的安全、打破敌对势力的封锁,永远不受外敌的欺负,必须独立自主地建设自己强大的国防。当然在短期内要想建成一支能与世界列强相匹敌的军事力量,也是不现实的。但是,如上所述, 把人民群众保卫国防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必定能弥补军力的不足;在国防建设中动员社会各个领域、各个行业部门都行动起来,国防效益将明显增强;国防建设中物质保证是必要的,但振奋民族精神更为重要,精神力量的发扬也可弥补物质力量的差距;国防主要靠自身的力量,但要在国际战略格局中争得有利于我的地位,在世界和平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还必须建立起广泛的国际统一战线,形成纵联横合的安全效应。总之,国家的安全是一个多因素的综合体,综合发挥各种因素的作用,就能产生综合的安全效应。在相对落后的条件下,坚持综合防卫的战略不仅有可能,而且也是必须。毛泽东不愧为伟大的政治家、战略家,独具特色的国防观充分反映他避我之短、扬我所长、化被动为主动、灵活应变、综合防卫的国家安全防卫的思想。他独特的国防观思想确立了他在现代国防建设上的重要地位。难怪英国学者迈克尔·艾略特·巴特曼不无赞叹地说:“几个世纪以来,我们西方国家看到许多没有多少政治见解的军事家。过去二十年中,我们看到的几乎是没有什么军事知识的政治冒险家”,“现在我们有了一位既是伟大的政治家又是伟大的军事家,他就是政治军事天才毛泽东。”⑦毛泽东运用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分析认识和谋划我国的国防问题,在国际上树起了泱泱大国——中国的国威、军威、赢得了世界各国和人民的敬佩和尊重。
(三)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对形成毛泽东独具特色的国防观,具有重要的影响。中华民族有着几千年文明,有着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传统,在传统文化特别是军事文化遗产中蕴涵着极其丰富的优秀思想成果,闪烁着璀璨的智慧光芒。毛泽东深谙民族传统文化真缔,对传统文化有着深厚的感情。正如毛泽东自己所说,早在青少年时代就对优秀的民族文化发生了浓烈的兴趣,他读过许多中国古代打仗的书,研究过孙子兵法等著作, 这对于他军事战略思想的形成有过很大的帮助。如传统文化中“重民”、“君
舟民水”、“得民心者得天下”等“民本”思想;“兴国安邦”、“围垦屯兵”、“以小制大”、“以弱胜强”、“后发制人”、“纵联横合”的韬略思想,等等,无不深受毛泽东推崇,并被其应用得挥洒自如,淋漓尽致。毛泽东充满辩证思维的国防观中,不难看出传统文化留下的印迹,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毛泽东国防观形成的重要思想来源。
不能不提到的是毛泽东是一位性格坚强、意志坚定的人。向不合理的旧秩序挑战,是他人生主题之一。他从来不迷信、不听邪、不屈服于任何压力、有着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在他身上没有一点奴颜媚骨。新中国成立伊始,面对帝国主义的封锁,他豪迈他说:“封锁吧,封锁十年八年,中国的一切问题都解决了,中国人民死都不怕,还怕困难么?”60 年代初,针对内外重重压力,他响亮地号召:“中国人民要有骨气”,“有志气”!并说,“有人趁火打劫、落井下石,想逼我们屈服”,“他越要压,我越要顶。”“全军民、要自立。不怕压、不怕迫”。“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 “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这充分显示了毛泽东的挣挣铁骨和英勇胆略。正是由于有了这种胆略和气概,当国家面临威胁之时,他果断决策,坚决予以反击,坚决捍卫国家主权与领土的安全。建国之后,“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中印边境反击”寸土不让;“援越抗法、抗美”抑制侵略,安定周边;保卫珍宝岛、打击霸权主义⋯⋯这一系列英勇壮举表现了毛泽东以及以他为代表的中华儿女在强暴面前不屈不挠的坚强决心,谱写了社会主义国防事业的一曲曲胜利凯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