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

毛泽东积极防御战略思想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军事学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着长期稳定的科学指导意义。它所揭示的军事斗争指导规律,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国军事战略的指南。在革命战争年代, 我们靠毛泽东积极防御战略思想打胜仗,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仍要继承它、发展它,坚持它在军事战略领域里的指导地位。

坚持毛泽东积极防御战略思想,从根本上说,是我们国家和军队的性质所决定的。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历来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称霸,不搞侵略扩张,不首先发动战争去进攻别的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在军事斗争中始终坚持“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正义的自卫立场,实行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这是我国军事战略与霸权主义国家军事战略的一个本质区别。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所进行的军事斗争仍然具有防御性和积极性,毛泽东积极防御战略思想也就仍将具有根本的不可替代的指导作用,仍将是我国军事战略的理论基石。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毛泽东积极防御战略思想,并不是对历史经验的简单重复,而是以科学的态度,使毛泽东积极防御战略思想与新的历史条件相结合,并予以发扬光大,坚持继承和发展的统一。邓小平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和解决新时期的战略指导问题, 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了包括积极防御战略思想在内的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科学体系,为军队建设指导思想的战略性转变和今后的国防建设,为提高新时期军事斗争艺术指明了方向。1980 年 10 月,邓小平在一次讲话中指出:“我们未来的反侵略战争,究竟采取什么方针?我赞成就是‘积极防御,四个字。”

⑧这就进一步明确了我国军事战略的积极防御性质,确立了毛泽东积极防御

战略思想对未来反侵略战争和新时期国防建设的指导地位。邓小平对毛泽东积极防御战略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不仅表现在他对这一战略思想的精神实质进行了深刻的阐释,而且突出地表现在他把这一战略思想与解决新的历史条件下军事战略领域里的新课题紧密结合起来,充实了它的内涵,拓展了它的功能,为这一马克思主义战略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找到了新的生长点。

首先,正确地把握当代战争与和平的基本走向,系统提出了遏制战争的战略主张。毛泽东积极防御战略思想,是包含着“制战”内容的。1956 年, 以毛泽东为主席的中央军委制定的保卫祖国的积极防御战略方针,就提出要不断地加强我国的军事力量,扩大国际统一战线活动,从军事上和政治上制止或推迟战争的爆发。后来,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和我国安全面临的威胁加重,毛泽东从应付最复杂最困难的情况考虑,较多地强调了战争的不可避免性的一面。70 年代后期以来,特别是进入 80 年代后,邓小平对国际形势的发展进行了全面的、科学的分析,对战争与和平问题作出了新的战略判断。他认为,霸权主义是当代世界战争的总根源,由于霸权主义的争夺,世界上仍存在着战争的危险;但是,从总体上来说,和平力量的增长超过了战争力量的增长,在较长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战争是有可能的,维护世界和平是有希望的。在这一战略判断的基础上,邓小平提出了反对霸权、维护和平、遏制战争的一个整套系统的战略思想。他一方面指出世界性战争可以推迟或可以避免;另一方面,又强调和平要靠争取才能赢得,要把反对霸权主义的斗争,“作为一项严重的任务摆到我们国家和全国人民的日程上面”⑨,

只有积极开展反霸斗争,才能真正争取到一个和平稳定的发展环境。这就为毛泽东积极防御战略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运用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使积极防御中的“制战”思想在新的战争与和平形势下得到充分的发挥。遏制战争是和平时期军事斗争的一项重要职能,是积极防御的防御性和积极性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突出体现。它要求我们在实行积极防御战略方针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战争发生后如何以积极的攻防行动,能动地夺取战争胜利的问题,而且要注重在战争发生前开展各种积极有效的斗争,通过军事斗争与政治、外交斗争的密切配合,有力地遏制各种不安全因素的增长,遏制不安全因素向导致战争的方向发展,即使出现了一些局部战乱,也要尽量遏制小的冲突升级扩大为大的战争。当然,遏制战争要有赢得战争的能力作物质基础,赢得战争的能力越强,军事威慑效益越大,也就越能对战争起到遏制作用。充分发挥军事斗争遏制战争的职能,是新时期战略指导上的一个基本特点,是毛泽东积极防御战略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一个重要发展。

其次,全面地反映新时期国家安全的战略需求,正确规定了新时期军事斗争要为国家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提供坚强有力的安全保证的战略任务。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积极防御战略思想成为我国抵御侵略、巩固国防的根本指导思想。毛泽东始终高度警觉地注视着国家安全面临的威胁,从国家的安全利益出发,谋划战略全局。邓小平针对新时期国家安全环境的特点,从党和国家的大战略的高度,把新时期实行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同国家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大局联结起来,提出了军事战略要服从和服务于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思想,解决了新时期军队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的宏观定向问题。邓小平指出,我们考虑问题,要以国家利益为最高准则,主要着眼于长远的战略利益。在新时期,坚持党的基本路线,集中力量把经济搞上去,全面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是我们最大的国家利益。实行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就其基本着眼点来说,是要为这一利益的实现提供军事上的保障。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将在一个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进行,还存在着种种现实的和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国防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必须全面反映新时期国家安全的需求,尽量限制和消除不安全因素的作用,努力争取和维护有利于国家建设和发展的和平稳定的安全环境。这是明确新时期军事斗争目标指向的基本依据。邓小平同志深刻指出,“我军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柱石,肩负着保卫社会主义祖国、保卫四化建设的光荣使命”,“我们一定要扎扎实实地做好反侵略战争的准备,为保卫世界和平,为保卫祖国领土的安全,为争取台湾早日回归祖国,实现祖国统一的神圣大业作出新的贡献。”⑩江泽民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也明确指出,要不断地增强我国的国防实力,为国家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提供坚强有力的安全保证。这就为我军在新时期的战略任务作了质的规定,并使毛泽东积极防御战略思想的运用和发展,与新时期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的总体谋划紧密联系在一起。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贯彻积极防御战略方针,就要着眼于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的需求,从争取最大的战略利益出发,把国防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纳入提高综合国力这一国家发展战略的轨道上去,并根据斗争形势的发展变化,针对国家安全面临威胁的性质、程度、形式和方向,明确我们的战略目标、战略重点和具体的斗争策略,使我军在任何复杂的环境中都能担负起党和国家赋予的神圣使命。

第三,明确地提出未来军事斗争准备的重点,实行由侧重准备对付大战到侧重准备应付局部战争和突发事件的战略转轨。毛泽东对积极防御战略思

想的阐述,基本上是围绕全面战争展开的。毛泽东的战略指导实践活动中, 也包含着对局部战争的指导,如抗美援朝战争及几场边境自卫反击作战等, 但他对战略问题考虑的重心一直是放在大规模的全面战争可能发生上的。邓小平根据对国际形势发展变化的冷静分析,得出了大战在一个较长时间里打不起来的判断。同时,他又提醒我们,大战固然可能推迟,但是一些偶然的、局部的情况是难以完全预料的。在邓小平主持下,中央军委于 1985 年作出了国防和军队建设指导思想实行战略性转变的决策,由过去的立足于大战转到重点准备应付可能发生的局部战争和突发事件上来,这是军事战略指导上的一次重大调整。局部战争中贯彻积极防御战略思想,仍要坚持毛泽东提出的一些基本的战略原则,但又有许多具有自身特点的新作法。比如,全面战争要力争把战争引向持久,局部战争则强调尽可能地缩短战争进程;全面战争需要举国迎敌,局部战争则要尽量避免战争的扩大升级,减少局部战事对国家建设大局的影响,等等。总之,军事斗争准备上由过去的侧重对付大战到侧重应付可能的局部战争和突发事件的战略转轨,使毛泽东积极防御战略思想在新时期的运用具有了新的形式和内容。

第四,密切地注视现代科学技术对战争和战略的深刻影响,突出强调研究现代条件下人民战争问题的新课题。毛泽东创立积极防御战略思想时,我军技术装备状况还十分低下,后来逐渐由“小米加步枪”发展到拥有了大炮、坦克和飞机。抗美援朝战争期间,毛泽东透过朝鲜战场的炮火硝烟,清醒地看到了现代化战争与我们过去所进行的战争的巨大差别,深刻地指出:“为了保卫祖国免受帝国主义者的侵略,依靠我们过去和较为落后的国内敌人作战的装备和战术是不够的了,我们必须掌握最新的装备和随之而来的最新战术⋯⋯以便迅速地把我军提高到足以在现代化的战争中取胜的水平。”(11)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邓小平更加重视国防和军队的现代化建设。他论述军事战略问题,总是把现代技术条件的发展作为一个重要的因素考虑进去,强调要研究现代化战争的特点,研究现代技术条件下的积极防御和人民战争问题。他把现代技术条件与我军的战略传统联系起来,提出了“现代条件下人民战争”的新命题。他指出,在现代化战争中,积极防御仍然要建立在人民战争的基础之上,要“立足以弱胜强,以劣势装备战胜现代化装备”(12)同时又指出:“现在的人民战争与过去不同,装备不同,手段也不同”(13),要注重研究新情况下的新问题。他强调要“努力提高干部指挥现代战争的能力”

(14),天上的、地下的、水中的,都要学会对付;无论陆海空战,都要重视争

取制空权问题,“否则,什么仗都打不下来”(15)。他还十分重视国防科研和我军武器装备的现代化,认为“装备的改进,使人民战争更有力量”(16),并强调我们必须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这就在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新高度上,发展了毛泽东积极防御战略思想。当前,由于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战争的面貌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从海湾战争和其他几场带有高技术性质的局部战争看,这种战争越来越具有突然性、立体性、快速性、机动性和纵深性的特点。大量、密集地使用高技术打击兵器,可以不需要通过一系列战役战斗行动即能达成一定的战略目的。这就使过去战争中的一些传统战法受到严重挑战。探讨对付高技术战争的问题,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回避不了的重要课题。对未来高技术战争对策和战法的探讨,仍然要以毛泽东积极防御战略思想作指导,但在作战思想、作战形式、作战方法、作战手段、作战指挥和作战保障等方面必须进行大胆

的创新。当前,全军正遵照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认真分析高技术发展及其在军事领域里运用所产生的全方位的影响,深入研究高技术战争的特点和规律,根据发展变化了的作战条件,创造符合未来战争需要并具有中国特色的作战理论。完全可以预料,毛泽东积极防御战略思想一定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放射出更加灿烂的光芒。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