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泽东哲学思想突出了方法论问题,建立起了相对独立的比较完整 的科学方法论体系

高度重视方法论问题的研究,围绕着解决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任务,从上述的三者“一体化”上,将哲学原理转化为具体的思想路线、思想方法和工作路线、工作方法,形成了相对独立的比较完整的科学方法论的体系,这是毛泽东哲学思想体系的又一个基本理论特征。

马克思主义哲学既是科学的世界观,又是科学的方法论,它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但又不是可以互相代替的。没有科学的世界观,当然难以建立真正科学的方法论体系。但是,仅仅有了正确的世界观,还不等于就有了科学的方法论。科学的世界观是建立科学方法论的基础,而科学的方法论则是科学世界观的具体体现,是科学世界观得以具体贯彻的条件和保证。不重视方法论研究,没有科学的方法论,那么,所谓科学的世界观就不能得到真正的体现,也不可能贯彻到底。在这个意义上说,没有科学的方法论,也就不可能有真正科学的世界观。重视世界观轻视方法论的倾向,以及用世界观取代方法论的倾向,都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精神的。科学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重要的、相对独立的组成部分,而不是无足轻重的、可以一笔带过的东西,它对无产阶级革命的实践活动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马克思恩格斯十分重视方法论问题特别是唯物辩证法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问题,指出了科学方法论的基本原则,但他们没有来得及建立相对独立的方法论体系。他们把这一任务留给了后人。列宁十分重视“《资本论》的

逻辑”,一再强调学习和运用《资本论》的研究方法和叙述方法。他在谈到唯物史观时曾明确说过:马克思的历史理论从来没有企求说明一切,而只企求指出唯一科学的说明历史的方法;马克思主义者从马克思的历史理论中只是借用了阐明社会关系所必须的宝贵方法⑤。列宁提出了辩证方法论和社会认识方法论的若干新原则,但他同样把建立科学方法论体系的任务留给了后人。毛泽东在其革命理论活动和实践活动中,把解决方法论的问题提到相当重要的地位,并逐步建立起了比较完整的科学方法论体系,纠正了那种重世界观轻方法论和用世界观取代方法论的倾向。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提出的建立科学方法论体系的任务,在毛泽东手里得以大体完成。

毛泽东之所以特别重视方法论问题的研究,还在于中国革命实践的特殊而迫切的需要。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践的唯物主义”,是人民群众的锐利的认识工具,它十分强调发挥哲学的方法论的功能。在把马克思主义哲学运用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的过程中,方法论问题具有了更加突出的意义。中国的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是在极其特殊而又复杂的社会环境中进行的。要实现和推进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结合,引导广大干部和群众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问题,就迫切需要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转化为易于为他们所接受和掌握的思想路线、工作路线和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在实行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主要的思想障碍是发生于党内的主观主义。主观主义主要的不是以系统的理论形态表现出来的唯心论和形而上学,而是从不同的两极割裂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的关系,它是实际工作中的唯心论和形而上学。要反对和克服主观主义,关键在于解决党的思想路线、工作路线和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问题,如毛泽东所说的那样,把哲学从哲学家的书本里和课堂上解放出来, 变为干部、群众手里的锐利的思想武器。

毛泽东高度重视方法论的研究,并且建立起了相对独立的比较完整的科学方法论体系。这个方法论的体系内容相当丰富,而且具有其内在的逻辑结构。它包括既相区别又相联系的三个层次的内容。第一个层次,是调查研究的理论和矛盾分析的方法。这是毛泽东哲学思想方法论的基础内容,或者说是它的“元方法论”。第二个层次,是中国共产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路线。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是形成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所必须遵循的根本的认识路线和科学方法。第三个层次,则是各个具体领域和各项具体工作中的方法论,如关于革命战争的战略和战术的辩证方法,无产阶级政党的政策和策略的辩证方法,中国社会阶级的分析方法,领导艺术和领导方法等等。这方面的内容相当广泛和丰富多彩,几乎涉及到中国共产党实践活动和实践工作的各个方面。这三个层次的有机统一,构成了毛泽东哲学思想方法论的科学体系。毫无疑问,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在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方面的又一个独创性的贡献,它使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具有了相对独立的地位和理论形态,也使无产阶级政党的实践活动有了比较系统的科学方法论的指导。这个方法论体系是完整的、科学的,在实践中也是成功的。毛泽东思想方法论就其主要内容和实践功能来说,乃是“社会认识方法论”, 是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方法论。当然,它的“元方法论”的基本精神无疑也适用于自然科学的研究。

毛泽东哲学思想方法论是在不断对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

经验进行哲学总结的过程中形成的,是为解决这一“结合”的历史任务而制定的思想路线、工作路线、思想方法、工作方法的“总和”。同时,毛泽东哲学思想又是从唯物主义认识论、辩证法、历史观三者的“一体化”上,按照“哲学就是认识论”的原则,去解决方法论问题和建立方法论体系的。毛泽东哲学思想方法论的形成过程及其逻辑结构,既贯穿着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前两个基本理论特征,又是前两个基本理论特征的生动体现。方法论的问题是这样,世界观的问题是这样,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的问题也是这样。

毛泽东哲学思想的上述三个基本理论特征,既是由中国社会、中国革命的特殊环境、特殊条件所决定的,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及其发展的客观要求的反映。同时,从直接的理论渊源上看,中国人是通过俄国十月革命、通过列宁主义而认识马克思主义的。在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形成过程中,主要的是受列宁哲学思想的直接影响。毛泽东虽然参阅和吸收了苏联 30 年代的哲学研究成果(包括斯大林的著作),但从理论体系上看,毛泽东哲学思想可以看作是列宁哲学思想的直接继承和发展,而不是源自斯大林“哲学模式”。毛泽东哲学思想和斯大林“哲学模式”都是在列宁之后形成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两个并列的“分支”,两种并列的“再生形态”,二者在理论体系上和在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的理解上具有重大的差异。斯大林忽视了或者说舍弃了列宁关于“辩证法也就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逻辑、辩证法和唯物主义认识论三者“是同一个东西”的见解,割裂了“由一整块钢铁铸成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搞了一个“板块结构”的体系模式。毛泽东哲学体系则不是这样。毛泽东哲学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在现代演进中出现的一种相对独立的具体形态,是在继承和发展由马克思恩格斯建立的“原生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和由列宁建构的“次生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基础之上,由中国共产党人所创立的一种“再生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⑥。与同样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一种“再生形态”的“斯大林模式”相比,毛泽东哲学思想不仅在理论体系上更加丰富和更具创造性, 而且克服了“斯大林模式”的片面性和理论缺陷,直接继承和发挥了列宁的哲学思想遗产,拓宽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道路。

(作者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