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艺术之宫——芦笛岩·

玲玫奇幻的芦笛岩溶岩洞,被誉为”大自然的艺术之宫”。古今游人到此,无不为之激动,并留下了许多名篇佳句。游人入内,如进神仙洞府,游毕归去,回味无穷,心似留于洞中⋯⋯

芦笛岩位于桂林西北郊,距市中心 55 公里的于家庄西面山南侧山腰,岩

口面向西南,高出地面 27 米,是个袋状岩洞。洞口周围依山势已建起了亭台楼阁,天桥飞架峰间,昔日的天堑变通途,气势颇为壮观。

芦笛岩过去叫野猫岩。因为洞口附近生长着一种可作笛子的芦获草,人们就把洞名改为芦笛岩。芦笛岩岩洞,虽只有 550 余米的游程,但 30 余个景点较为集中,处处给人以空灵、神秘的感觉。

一进洞口,便会被它那应接不暇的景致所吸引。远处的石柱组成了一幅古树参天、峰峦层迭的山林景色;一根酷似雄狮的石笋立于山前,在它的身旁有一群小狮子迎着朝阳嬉戏玩耍,水珠不时从洞顶滴落,如甘霖洒落,使森林的早晨一片生机。叮咚声隐隐约约传来,宛如有森林医生啄木鸟在啄木除虫。这一组景色人们称之为“狮林朝霞”;狮林旁边是一顶芦苗岩里最大的石乳罗帐,上面细腻生动的皱折线条,好象罗帐里的主人刚刚离去;罗帐的前方,有一条石乳从洞壁垂下,如飞天女的绸带,又似一条从九天直泻而下的飞瀑,让人想起李白《望庐山瀑布》诗的意境。

前行不远,是一幅大雪压青松的“冬景图”,枝叶上的灿灿银光,给人以高洁之美。何谓高风亮节?面对此景,游人似可以从中领悟一二。旁边是长满蘑菇的山峰,还有胖墩墩的雪人。“雪人采蘑菇”,恐怕天下只有芦笛岩才会有的哩!看过了冬景,前面则是春夏的景象。具有南方特点的瓜呀、菜呀。琳琅满目,堆积成山。继续往前.一座“锦绣山”展现在眼前:珍贵的灵芝、人叁、鲜艳的鸡冠花⋯⋯为锦绣山增辉添色。旁边还有一座盘龙宝培。“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或许洞不在深,有龙也灵,难怪芦笛岩有此灵气。这些由石笋、石花、石柱组成的景致,真是千姿百态、奇巧无比。

再过去是“云台揽胜”。在它的洞顶,有一条断裂带和许多交错的缝隙, 地下水对它们的溶蚀作用特别强,岩块被溶塌了许多,“云台”则得天独厚地施展风姿,裂隙处仍不断滴下水珠,在云台上生成了姿态各异的石钟乳、石笋、石柱,有的如精美的玉雕,璀璨夺目;有的如田园风光,恬静怡人。在云台凭栏俯瞰,下界如花园,细细地闻,还仿佛芬芳泌人心脾呢。

下了云台往东走,站在“食指峰”下欣赏无边无际的“原始森林”,森林里的一切显得那么神秘。在百万年前,或许它和单细胞生物同时诞生,要知道一根石柱没有水的百万年的永恒渗透,是不可能形成的。外面有两根石柱,一根顶天立地,另一根正欲与洞顶衔接。它是会接上去的,你若不信, 请几百年后再来看看。

芦笛岩里还有很薄的石幔,轻轻击之,其声清脆悦耳,故人们都叫它石琴。踏着琴声前行.可达帘外云山,山浮云中,云涌峰问·氤氲弥漫不散。

芦笛岩最宽的地方,就象一个辉煌的厅堂。昔日秉烛”夜”游,火把熏人的岩洞,如今彩灯竞放。石乳宫灯悬挂洞顶,石乳、石笋把个殿堂装饰得格外好看。到了这里,眼界豁然开阔,令人心胸舒畅。左侧的石笋如一尾飞跃龙门的鲤鱼。鱼尾和鳞片熠熠可见,栩栩如生。这里有鱼、有灯.取名曰” 水晶宫”。水晶宫的水里石笋尖尖,如万柄利剑指向苍天,直冲霄汉。

离开水晶宫,便在更为窄小的甬道内穿行。登上石阶回首水晶宫的灯火映照处,就象看见了上海外滩的景象,也有人说它更象桂林城。在这一游程, 石乳更加奇特,悬挂的如向日葵、壁上的如妆台宝镜,彩雕低垂,石柱林立, 石幔就在身边举手可及。

出口处的景致也颇令人惊奇,一头矫健雄狮昂首而立,气宇轩昂,威严的姿态象是要护送游人再登旅程。

历史上芦笛岩从来就是一个令游人神往之所。南宗绍兴十三年(公元1143 年)赵温叔等 5 人游芦笛岩后云:”随普明大师游芳莲,芦获绝胜。” 邓拓在《题芦笛岩洞府》诗中吟道:“元和题壁名犹在,嘉定留诗句亦佳。” 历代文人用墨笔在洞壁上写下的各种题记、诗文,是考究芦笛岩开发历史的珍贵资料,而真正给芦笛岩以生命力的,应该是我们这个伟大的时代。传说中的芦获草已随岁月而去.而芦笛岩中的石乳,仍将一往情深地恋着岩洞穿越世纪。富有盛名的芦笛岩将来肯定会变得更加美妙神奇。

出了芦笛岩,经过通向芳莲岭的天桥,便到达朝晖楼。由下芳莲池那带有画舫意味的水谢和曲桥,天然成趣,远处桃花江蜿蜒于田野,近处村舍掩映于修篁茂林之中,田园风光映入眼帘,洞外洞内的景色浑然成趣,芦笛岩之游,令人心旷神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