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海碑林·

“桂海”取自范成大的《桂海虞衡志》中的“桂海”二字,实指桂林。桂海碑林,萎革了 200 多件摩崖石刻。它原称龙隐岩,也叫布袋岩,因岩壁、岩顶石刻密布,被人冠以“桂海碑林”之美名。传说龙隐岩过去曾是老龙隐居的地方,或许是沾了老龙的“灵气”吧,“桂海碑林”这个名字一经叫起, 便如腾飞的老龙,名扬四海了。

从七星公园的月牙山下拾级走向临江的西南麓山道,便可达龙隐洞。洞壁上隐约可寻见片片“龙鳞”,其实这不过是龙隐洞传说留下的想象而已, 壁上的石刻才是真实的。请看洞口左壁上一副清人刘德宜题刻的长联:

“龙从何处飞来,看秀峰对峙,漓水前横,终当际会风云,破浪不尝居此地;

隐是伊谁偕汝,喜旁倚月牙,下临象鼻,莫便奔腾湖海,幽栖聊为寄闲身。”

·桂海碑林· - 图1读此长联,桂林山水凸显眼前。看着洞中穿岩的江水,更使人深悟作者之情怀。龙隐洞因有“龙”破壁而飞,故引得文人墨客有题而作。尤以榜书居多,“神龙遗迹”(明·张祜).“龙池”(明·吴 谦),“龙窌”

(清·林德均),也有与龙无多大关系的唐代石刻《杜鹃花唱和诗》。百刻中的字迹因年代久远已不易辨清,而它的存在也可以证实龙隐洞在当年也是文人喜游之地。

桂林奇峰异洞间的摩崖石刻达 2000 多件,龙隐岩最为集中。它与龙隐洞紧紧相邻。岩内“高而明”,冬暖夏凉,难怪会有这许多石刻留存。宋代石刻尤多,且最有史学价值。《平蛮三将题名》碑,对研究北宋皇祐年间广源州壮族首领侬智高领兵起义的史实极有参考价值。另一块题为《桂林撤戍记》的宋代碑刻记录了南宋后期的抗元史实。育朱晞颜摩刻的梅挚论述官吏五种弊端的《五痒说》,可谓言辞辛辣,痛快淋漓,他将“急证暴敛,剥下奉上’ 斥为祖赋之瘴;“深文以逞,良恶不白”斥为刑狱之瘴;“昏晨醉饮,废驰王事”斥为饮食之瘴;“侵民牟利,以实私储”,斥为货财之瘴;“盛拣姬妾,以娱声色”斥为帷薄之瘴。读《五瘴说》碑文,不由得为古人计贬时弊的勇气而生敬佩之感。宋碑中最著名的是《元祐党籍碑》。它是一件珍贵的石刻文物。宋崇宁四年(1105 年)宰相蔡京将司马光、文彦博、苏拭等 309 人,列为元祐奸党,宋徽宗赵佶亲笔书写并命刻石立于文德殿门东壁,又令蔡京书写,在全国刻石立碑。时间仅过一年皇帝就“固随感悟”。下诏将碑尽毁之,此碑全国荡然无存。宋宁宗(赵扩)庆元四年(1198 年),被列为元祐党人之一的梁焘之的曾孙梁律,到桂林任静江府铃辖,他在龙隐岩重新刻这块石碑,一则表示自己对奸佞小人的愤怒,二则以自己是“党人”之后而自豪。没想到,这块石刻成为全国记载这一事件的仅存最完整的一块。它客观地描述了宋代统治者内部严酷争斗的史实,成为研究宋史的重要实证材料之一。后人来此读《元祐党籍碑》深有感触,明人罗作为此赋诗一首:

“元祐由来五百秋,党人姓字此间留。中衰宋室匡攸定,贝锦谗言谮不休。

岩石坚刚胜竹帛,薜萝掩覆若金鸥。 贤良自是流芳远,追贬徒劳奸佞谋。”

清末主张变法的康有为来此,读了《元祐党籍碑》后,写下了百字跋文, 并刻于此碑左下角。后被列为“逆迹”,而遭凿毁。

岩内也有许多描写桂林山水的诗文和直抒胸臆之作。如黄庭坚书写的南朝著名诗人颜廷之伪《五君咏》诗。它原刻于独秀峰下读书岩前的五咏堂中, 后因堂被毁,清人梁章矩令人重刻。抗日战争时期。又不知此碑下落。解放后人们又据拓本再资重刻,移入龙隐岩内。《五君咏》碑的上方是宋代米萧、程节的唱和诗石刻。岩内还有清康熙四年(1665 年)刻的观音像,其线条流畅刚劲,形象生动。在堆髻上还刻有 3 个小头像。

碑林尤为引人注目的是碑刻所展现的书法艺术。这些碑刻行、借、篆等字体兼商有之,有著名书法家米帝、黄庭坚、石曼卿等人的力作。游人立于岩内,恍如置身于书法长廓,或沉雄有力、或飘逸潇洒、或劲古奇妙,令人赞叹不已。

看碑林不同于流览山水,而岩内外也不乏游览之处。看累了石碑,你可以在岩内的石凳上稍坐片刻,也可走出岩外,看幽静的小道旁绿树延伸,看绿树掩映着的藏碑阁,碧瓦飞檐,雅静怡人。当年此处曾是佛家禅院,尔今禅语僧歌虽不相闻,而无言的拓片石刻藏于阁中,也能唤起同一种纯净心灵的美感。

桂海碑林的龙隐岩龙隐洞摩崖石刻,为广西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今后还将进一步开发,到时游人来到此处不仅能看到古代碑刻,还可观赏到近代、现代名人的诗碑,并能购买到自己喜受的碑刻拓片,使你慕名而来,满意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