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育儿习俗

在人生的长河中,育儿掀起的浪花最美丽,它是一首歌,唱出父母的爱心;它是一首诗,寄托了人类的情感。

桂林人的育儿习俗,颇具地方特色。

当母亲将要分娩,家人就将早已准备好的公鸡杀了,煮好后给产妇吃, 使她分娩顺利。传说公鸡能催生、能避邪。在过去缺医少药的年代,妇女生产犹如去赴鬼门关。吃公鸡,一则寄托了人们良好的心愿,二则可使孕妇分娩前增强抵御痛苦的能力。当地有首儿歌唱道:“肚子痛,毛毛拱,快点烧水杀鸡公。”桂林人称刚生下的婴儿为“毛毛”,“毛毛拱”即说临产时婴儿的胎动,“鸡公”即公鸡。这是古俗遗留的“催生礼”。

婴儿出生后,睡觉时,要仰面枕在装有大米的小枕头上,这样能使后脑骨扁平美观,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这种习俗叫“睡扁头。”婴儿出生满 10 天,朋友、亲戚都来贺喜。他们刚坐下,主人就热情地端上甜酒蛋待客,碗里的蛋是无言的预示,让人一看便知生男还是生女。中国古代以奇数为阳, 偶数为阴,所以如生男孩碗里卧有三个蛋,若生女孩则是两个蛋。这并非是重男轻女的含意,而是一种约定俗成的待客习俗。如今实行计划生育,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人们的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生男生女都一样。随着破旧俗立新风,生女孩也改为以三个蛋待客了。

婴儿满月那天,奶奶和抱着婴儿的母亲一道到菜场买葱、蒜、芹菜,寓意孩子长大后聪明、勤快、能说、会算。在回来的路上,她们还要选一块圆而滑的鹅卵石,洗干净后放在婴儿的枕边,表示孩子长大后有胆有识。这块石头将伴着孩子长大,有的直至当新郎倌才将石头放弃。满月逛街,目的是为婴儿求吉祥,人们用这种传统古俗,寄托对下一代的殷切期望和良好的祝愿。

婴儿生出生后,要喝“开口水”。开口水是中药店里专为婴儿配的苦凉药,能清除胎毒、预防疮 桂林育儿习俗 - 图1,并有先苦后甜之意,暗示着孩子长大后能吃苦耐劳,能生活得幸福美满。在满月时开始给婴儿开荤,或蒸瘦肉饼、或喂鸡汤,有的给小儿做“雀儿肉”,祝愿他长大后能像喳喳雀儿那样能说会道。

满月时,外婆给外孙送上抱裙、背带、帽子、袜子,亲友也来贺喜。满月酒席上,众人祝愿小儿快快长大。以后从周岁起过生日称为“长尾巴”, 意即尾巴长,命长。过去给孩子取名,名字越丑越好,正如俗话说的“名字不怕丑,只要喊得久。”“长尾巴”或许也取“贱人好养”之意,所以在小孩“长尾巴”时,大人们总戏之“看尾巴长出来没有”。”长尾巴”时,外婆送来一只“大糕”,取“大、高”之意,凡 3、6、9、12、16 岁为“大尾巴”,尤以“16 岁”为最。孩子到了 16 岁,谓之出“花园门”,预示孩子已成年,意即已将他养育成人。这以后,只要父母健在,每逢生日都叫“长尾巴”,忌讲“生日”,或许在父母的眼里,孩子总是孩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