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霞客邕城哭祥侣

晓共云关暮共龛,梵音灯影对偏安。禅销白骨空余梦,瘦比黄花不耐寒。西望有山生死共,东瞻无侣去来难。

故乡只道登高少,魂断天涯只独看。

这首诗是徐霞客《哭静闻禅侣》诗六首之一,是徐霞客痛悼在南宁崇善寺病逝的禅侣静闻的挽诗。诗中他与静闻的友谊跃然纸上,表示了他对挚友的哀悼。

徐霞客,我国明代杰出的旅行家、地理学家,他一生游历,东渡普陀、北历燕冀、南涉闽粤,迹印西南边睡。他穿州过省,留下了宝贵的《徐霞客游记》。他在记述广西的《粤西游日记》中真实地记录了广西的山川、地貌、文化、民俗。

1636 年 9 月,51 岁的徐霞客决定去考察西南,静闻和尚便有心与徐霞客一同前往。就在徐霞客临行时,他带着禅杖、肩负行装,来到徐霞客的家人为之饯行处求见徐霞客,徐霞客见静闻挚诚,便答应与之一起去西南考察。静闻和尚是徐霞客家乡江阴迎福寺的和尚。他因“东林之难”,遁入空

门,已在迎福寺修行 10 年。他在修行时,刺血写成《法华经》,欲献云南鸡足山佛地。此行,他就是要到云南鸡足山去。一路上,静闻和尚和徐霞客情同手足,在遇到盗匪时挺身而出保护徐霞客,身受重伤。明崇祯十年(1637 年)的农历闰四月初,他们由湖南进入广西,足迹几乎遍及八桂大地。他们过桂林、游柳州,名山秀水、奇洞怪石形诸于徐之笔下,情趣无穷。如:写岩洞“高穹广衍、无奥隔之窍,而顶石平覆,若施幔布幄。”写倒挂的石笋“悬石下垂、水滴其端,若骊珠焉。”他与静闻一行探寻了柳江和郁江的水系脉络后,于 1637 年农历八月甘三日,乘船到达南宁,借宿在崇善寺。南宁当时乃一郡之名胜,市井繁华,静闻因负过重伤又长途跋涉,到了南宁便卧病不起,徐霞客让一名家仆留下服侍静闻,独自去游览了望仙坡、青秀山、马退山、罗秀山和一些寺庙名胜。在他“逆左江而上”考察后回到南宁时, 静闻已与他水别多日了。闻噩耗徐霞客悲痛万分,他去崇善寺寻找静闻的遗物,写下了《哭静闻禅侣》诗六首,在诗的题记中可见他当时痛失良友的心情:“静上人与予矢志名山,来朝鸡足,万里至此,一病不痊,寄塌南宁崇善寺。他袂未几,遂成永诀。死生之痛,情见乎词。”痛失良友的徐霞客, 并没有仁足不前,他想起了静闻的遗愿,他将好友的遗骨和血书的经文随身带上,顽强地继续西南之行。他过宜山入南丹,然后转道贵州,一路上艰难重重,可他百折不挠,终于进入了云南,在崇祯十二年(1639 年)到达了佛教名山——鸡足山,将好友静闻以鲜血书就的经书献上,实现了禅侣静闻生前的愿望,也了却了他心头的一件大事,用行动写下了怀念好友的不朽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