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乡间婚俗

《临桂县志·奥地志二·风俗》曰:“婚聘不重财,用槟榔猪酒遍分亲族,客至茶罢进以槟榔。”这种婚俗今天仍在临桂乡俗中遗存。

目前槟榔在桂林已不多见,婚俗中的槟榔多以红瓜子代替。在城中,如若按到亲友送来的包有红瓜子的封包,便是婚礼请柬。两颗请 1 人,4 颗请 2 人——“好事成双”,不用写请柬,双方便能互通信息。槟榔树是亚热带地区的侍木,阔叶舒展,高十几米,坐直高耸,绝无分权。冠顶族生几柄羽扇似的巨大复叶。老叶脱落后,青铜色的树干上留下一个个竹节似的圆圈。4 月,叶柄之间绽出一蓬蓬季穗似的花儿,秋天叶下垂,叶柄间挂满簇簇鸭蛋大的红果子。里面的果仁煮熟烤干后便是槟榔果。槟榔果味苦涩。不可当水果入口,但沾上石灰后,口嚼槟榔果片,能预防疟疾、帮助消化、消除疲乏、杀死体内的蛔虫。所以,过去居住在“四时瘅气”环境中的桂林人,都爱嚼槟榔。明人曹学在《桂林风谣十首·其六》中写道:“不住槟榔嚼,相传好辟岚。喉干如转磨,叶响似桂乡间婚俗 - 图1蚕。弃地皆脂泽,逢人若醉酣⋯⋯”可见当时嚼槟榔之盛。所以,客人光临时,主人要依俗先上茶后敬槟榔。同时,也形成了以染红的槟榔为定情、订婚之物的习俗。在迎娶之日,新郎、新娘还要向亲友和宾客敬献象征情爱的槟榔,以况老者长寿、姑娘善绣、孩童健康。

在临桂会仙乡间,婚礼中的“贺喜堂”,最具槟榔敬客特色。 “贺喜堂”在迎亲时进行。当接亲的队伍走到村头,唢呐吹响喜乐迎接,

新娘身穿一袭青衣,胸前挂着镜子、剪刀、葱、蒜等,莲步轻移,在伴娘的引领下走入喜堂,尔后众女伴为新娘脱去青衣,露出一套喜气洋洋的红火裳。于是新郎、新娘拉着红绸拜堂。随着主持人:“先拜天地——地久天长,后拜高堂——五世其昌,夫妻对拜——百年偕老,洞房花烛——恩爱永芳”的唱声,新郎、新娘依次拜礼,然后,众人拥着一时新人走入洞房。不一会, 又由接亲大嫂捧着茶壶引领新郎、新娘走出喜堂去向众人敬茶。敬茶完毕, 进行祝福新人的“升花”仪式。中堂上架起两副楼梯,两位青年充作花倌, 各取新郎花立在楼梯上。主持人唱起“升花”歌。歌师唱起贺郎歌:“一贺新郎本领强,二贺新娘、新郎情意好,明儿生个胖儿郎,三贺新郎事事如意永吉昌⋯⋯”唱到十步升花贺歌时,两位花倌将手中的花插在喜堂上的神位两旁。唱贺歌时,众人齐声相和,将婚礼推向高潮。

举行婚礼时,唱猫儿歌是临桂的又一种习俗。当新郎接亲来到新娘家门口时,新娘家人关上门,姊妹们齐唱猫儿歌,鼓手们也一起奏乐。她们通过唱猫、夸猫、赞猫来拖延发亲时间,并使新娘有更充裕的时间梳妆打扮,同时新娘对娘家恋恋不舍。猫儿歌从“一只猫儿四条腿,一个脑袋一张嘴”一直唱到“十只猫儿四十条腿⋯⋯⋯甚至唱至二十只猫,三十只猫,直到新娘愿意出门为止。

临桂乡间婚俗生活气息浓郁,淳厚的乡土气息中蕴藏着人们追求幸福的善良愿望。倘若在旅程中能听到这喜庆的乐声,也是一件大吉大利的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