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习俗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漓江码头搭起一道道青龙、黄龙双龙戏珠的彩门, 赤、橙、黄、绿、青、蓝、紫彩球,在空中飘飞,江面上一片喜气。端午节龙舟竞赛就在漓江上进行。

桂林自古就有十年一大扒,五年一小扒的赛龙舟风俗。过去,划龙舟除纪念屈原外,还有祝福年成好,攘灾除难的意义。每逢戊年一届的龙舟盛会, 还在正月初一,各村、各街就要举行“开鼓”仪式。“开鼓”这天,青年们都集中在本村、本街的庙宇前,开始鸣炮,擂响划船鼓、敲响划船锣、唱起龙舟歌,热闹声引来了邻村的男女老少都来参观、祝贺。开鼓是划龙船的信号,各龙船兄弟街也互相祝贺,以增进友谊。农历二月二俗称“龙抬头”, 这一天,则敬龙王爷下殿,唱庆贺龙王爷下殿的歌:

恭贺言来老龙听, 老龙下殿显神灵; 老龙下殿多保佑。保佑弟子船太平。十年逢戊大划船, 圣驾出游济苍生; 五俗丰登献国宝, 人畜兴旺谢龙恩。

歌罢,本街、本村家家户户都端上供品供奉老龙王。以后推举龙船“首事”,投标耍头旗,直到龙舟下水,人们都忙于练习,争取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

练习划船的时候,还要学唱龙船歌。龙船歌是龙舟竞渡时唱的歌,有领唱,合唱。从请老龙下水,到划船、走龙亲,都有龙船歌相伴。龙船歌包括发兵歌、开船歌、游船歌、贺歌、转艄歌、收兵歌、哭雨公、得胜歌,等等。有些龙船歌没有歌词,主要用于协调龙舟挠手的动作,使大家默契配合,动作一致。龙船歌的节奏,是由情绪和赛情的需要来决定的。它的调子和桂林的民歌惆极为相似。有些龙船歌唱出了划龙船的来历,唱出了人们祈求老龙王降雨、降福的愿望:

哭雨公,

我哭唤老龙,

唤起老龙去游江东。老龙王,

多明圣,

保我们的安康。

龙船歌学好了,端午也临近了,江上练兵的各村龙舟都紧锣密鼓。到了比赛那天,随着一颗红色信号弹升入空中,咚咚咚的鼓声就从起点远远传来。望远处龙舟从一个个圆点渐渐扩大,如几条跃出水面的飞龙向着终点划来。掉影如大雁展翅,催动龙舟,如万箭齐发,鼓声劈浪,浪里飞歌,观众如云, 掌声、喝彩声,如海如潮。

竞赛中还举行表演赛,赛哪条龙舟漂亮,赛哪条龙舟歌唱得好听。只见一条条装扮得五彩缤纷的龙舟,徐徐划过江面,昂首的老龙遍身红光流动, 黄龙金光灿烂,颈上的小镜片在阳光下反射出道道白光。彩旗猎猎,罗伞辉

惶,渲染了龙舟的尊贵地位。罗伞,过去为皇帝御用之物,今天骨于龙舟之上,显出了人民当家作主的自豪。江面上鼓声、锣声、船歌、唢呐、铁炮声⋯⋯ 声声雷动汇成了一首龙舟表演的交响曲。如果说龙舟竞赛是赛力量、赛毅力, 那么这个龙舟表演赛,赛的却是艺术的创造力。

桂林的五月端午节,龙舟竞渡只是其中的一个内容。赛完龙舟,人们还要“走龙亲”,村与村、街与街互相拜访,走的都是水路。他们唱着龙舟歌, 划着龙舟,载着礼品,载着情意,驶向码头。码头上,主人放起鞭炮夹道欢迎,主客唱起贺歌:

客:恭贺人来恭贺人, 恭贺我们老龙亲,

十年一届龙相会, 漓江河上去扬名。

主:搭帮人来搭帮人, 老龙搭帮大哥亲,

十年一届来相会, 远近都闻贵村名。

贺歌的歌词不定,全凭唱歌人的智慧,即兴编词,有名的歌手能在不同的场合应付自如,对答如流。主人客人在歌声中融洽情感。

端午正是春夏交接之时,毒虫四出。此时,市场上销售各种清热驱毒的草药。这些草药是市郊农民从山上、田边、野地采来的,其中艾叶、富蒲、刺藤、紫苏、痱子草、大黄叶、黄花草、金芥草、野芝麻、马鞭草等,最受人们的欢迎。人们或购数枝艾叶、菖蒲挂在门口,或买上一、二匝野草药回去熬一锅水浇洗身子,有小孩的家里少不了在节日买上数匝,没有小孩的人家也买上几枝以驱虫驱蚊。此外,还有洒雄黄、石灰灭虫的。节日期间,相邻友好还互赠粽子、咸蛋,以和睦邻里。

待农历五月十五一过,龙头就安放在祖屋里,农人便开始一心一意投入紧张的农忙中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