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家的饮食习俗

“侗不离酸”、打油茶,可以说是侗族饮食文化的一个象征。席问少下了酸菜、酸鱼、酸肉,日常少不了油茶饮料,它们赋予了侗家创造和享受生活的个性。

“侗不离酸”是流行在侗族民间的俗语,侗族的“酸”,制法独特、种类丰富,有荤酸、素酸、煮酸、腌酸。“酸”的用途可大了,日常餐餐不离酸,待客不离酸、办喜事不离酸、敬神祭祖不离酸、送礼交友不离酸⋯⋯” 酸”的功能如此之大,主要是因为侗族以儒米为主食,酸食可以解胃滞,增加食欲。另一方面,“酸坛”具特殊储藏作用,可以备用,以解燃眉之急。侗家食用的酸水是自制的。酸水的制作是这样的:将干净的淘米水倒进一只放在灶塘边的瓦瓮,3~5 天过去,便会变成酸水,它带有糯米的香淳,用这些酸水煮菜,令人胃口大开。

侗族家家户户都有酸坛,酸坛有陶坛、木桶、素酸一般用陶坛,荤酸用陶坛、木桶都行。素酸的制作是把要腌的素菜拌盐沤好,拌上糯饭、甜酒, 然后装进坛里,放足水,盖好盖,使其密不透气,过些日子就可以吃了。酸鱼、酸肉的制法是把备腌的鱼、肉洗净,去内脏,用盐拌匀,腌泡 3~5 大, 取山让风吹于水气,或烤干,然后拌上甜酒、糯饭,再逐块放入坛、桶内, 上面再盖一层酒糟或糯饭,或加放一些辣椒、生姜等佐料,最后压实密封。一般过 3~5 个月,就可取出来吃了,有些腌品可以存放数十年,时间越氏味道越佳。逢上贵客光临,取出陈年腌品,醇香可口,味道独特,是待客的上等菜肴。

侗家腌酸不论季节,一年四季常年不断,三月青菜长得快,可腌青菜; 八月禾花鱼肥,可腌肥鱼;秋日可腌鸭;春节宰猪可腌肉⋯⋯因此,侗家的桌上从来“不离酸”。

打油茶,在桂北地区的各少数民族中盛行,尤以侗族最佳,侗族住在高寒山区,气候潮湿,油茶具有提神醒脑、法湿除热、防治感冒、腹泻等功用。油茶苦中带甜,香味依例。侗家每天都打油茶,如果客人来了,好客的侗家必定架起锅头打油菜待客。

侗家油茶有独特的配料。茶叶是侗家居住的高山“云雾茶”将茶叶与炒米混炒,然后入水煮开,用特制的捞勺滤去渣,茶水澄黄,茶香扑鼻,再放上各种配料。通常的配料是:糯米煮成饭阴干后炸成的米花、黄豆、花生和米粉。讲究的配料还有瘦肉、猪肝、粉肠、鱼蛋、小鱼、小虾等。

打油茶主要由主妇和姑娘掌勺。不管多少人吃油茶,吃多少碗,吃完第一碗后,她们总会按座次将下一碗递给每个人,决不会弄错。当主客在火塘边就座时,第一碗油茶先敬长者或是贵客。第一碗油茶,清亮怡人、茶香浓郁.碗里红、白、青分明,初现出油茶的丰采。第二腕油茶甜丝丝,先苦后甜就象人生的法则。第三碗是荤配料油茶,或鱼仔、虾仔,或粉肠、猪肠,荤素相间,味道鲜美。第四碗,糯米粑粑油菜,依然甜而不腻。就象姑娘、主妇热情的话语,甜透了客人的心。

喝侗家的油条有个规矩,喝油茶不能让客人动手添。客人接过油茶后。不要立刻就吃,要把碗放在自己面前,等待主人说“敬请”后,大家才一起端碗。客人喝油茶越多越表示对主人的尊重,每喝必须 4 碗,喝油茶只用一

根筷子。吃完 4 碗后,只需将筷子架在碗上便是“不吃”的暗示。如果没有这个暗示,主妇就会不停地为你添上,客人没吃够,主人当然应满足要求, 这是侗家热情好客的风尚。

打油茶,不仅是家常礼仪,还是房族联系、村寨交流的一种活动。小型油茶会充满温馨,大型油茶会热烈。它另有一番功能,就是搭起一座男女青年交际的桥梁,“十五茶”就有这种情调。走寨的小伙在月圆之夜到姑娘的木楼去对歌,姑娘从从容容地打起油茶,这时姑娘对后生哥说:“你们想喝甜的还是苦的?”后生哥好象听到了命令似的,从口袋里拿出一包预先准备好的糖,油茶打好了,姑娘唱起油茶歌:“妹妹油茶味淡淡哟,羞把哥来敬, 阿哥千万要原谅啊,放开肚量喝三碗”。话音刚落,后生哥就接唱道:”妹的油茶喷香,未曾喝上醉三分,哥若舔上一小口,十载八载香回味。”这“十五茶”的情浓蜜意,真是比天上的婵娟还要坦诚真挚。

如今侗家的油茶,不仅为本民族所喜爱,而且已经蜚声域外。如果你到侗乡来,香喷喷的油菜会给你带来新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