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甑皮岩的原始人类遗址·

在南郊 10 公里处,有一座平地拔起的孤峰,当地人叫它独山。在那高出

地表 5 米左右的地方,有一个形状似民间蒸糕用的甑皮的洞口,这就是桂林史前人类洞穴遗址——甑皮岩。它属于新石器时代,距今已有近万年的历史。

甑皮岩的洞口呈西南向,背北面阳。走进洞口,凝重的灰色氛围引人追思远古。就在这个不起眼的洞里,桂林的远古文明得到了孕育。洞高 8 米、

宽 13 术、进深 14 米。地面较为平坦.通风条件良好,整个面积约有 200 平方米,它确是一个天然的住宅,离地表高,不易遭受洪水、猛兽的袭击。洞内左后侧有一个常年不干的水洞,这是当年维系甑皮岩古老居民的生命之源。洞外四周,奇峰峙立。据考证蛮荒时期,近处有一片原始森林,花果四时不绝,野兽成群出没,不远处还有湖塘,螺蛳蚌壳、鱼类,取之不尽。这些丰富的自然资源,为先民提供了生存条件。为了能更多地获取猎物和方便生活, 原始人类在洞内制作了石器和陶器。

在独山西南麓建起的甑皮岩洞穴遗址陈列馆内,陈列着 1973 年出土的散皮岩文化遗物。在出土的大量石器中、有打制敲砸器、砍劈器和盘状器,也有用当地的石英岩、板岩、页岩、砂岩和硅岩等石料磨制的石斧、石锛、石矛、网坠等,还有骨箭头、蚌刀、蚌铲等制品。陶制品,虽然没有很完整的器物,但从挖掘出土的碎片中可以看出,当时已制作了夹砂粗陶罐、细陶罐、陶豆,表面还绘有绳纹、席纹、篮纹等纹饰,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古人的审美情趣。

甑皮岩还是埋葬死者的场所。远古的丧葬习俗,深深地打下了那个年代的印记。在先后出土的残骸中,多为屈肢蹲葬,二次葬和侧身屈肢葬,也有妇婴合葬。经考证,他们属于蒙古人种,与柳江人一脉相承。这些遗骸的葬式,为研究远古华南人的形体和远古丧葬习俗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从遗址中还挖掘出大量的水生和陆栖动物骨胳,多达 40 余种,是目前我国发现东洋界中同亚区动物群中最丰富的点落之一。其中有梅花鹿、苏门羚、水牛、灵猫、猕猴和亚洲象的骨骼。当时人们已有驯养动物的能力,将野猪驯化为家猪,这说明当时的生产力已发展到了一定的程度。

从出土的生产工具、葬式和动物残骸来看,当时已是母系氏族社会。在群峰环绕的桂林,这一可以让人瞻仰远古的景观容颜,为桂林旅游增添了文化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