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市回民的丧葬习俗

桂林市回民的丧葬,实行公棺土葬,而且要求速葬、薄葬。所谓速葬就是要求尸体不放过夜;薄葬则是不要陪葬。伊斯兰教与回族的社会风俗有着密切的联系,这种丧葬习俗直接受到伊斯兰教的影响,正如一些回民所说: “我们的葬礼是真主定下的,真主的使者穆罕默德的葬礼和每一个穆斯林的葬礼一样。”清真寺是回民进行社会活动、宗教活动的中心,回民的葬礼由清真寺阿匐主持。桂林市回民的丧葬礼仪极为肃穆。不管男人、女人、老人、小孩,死后都要抬到清真寺洗“买提”(阿拉伯文的译音,意为死者)。清真寺中有一块长长的洗板,阿訇先把温热的皂角水淋在死者身上,然后由死者的亲属为逝者擦洗干净。尔后阿訇再淋温水,待将死者洗净后,阿訇再向“买提”洒些香水。承担擦洗工作应以至亲为好,男子逝世由男子擦洗,女子逝世由女子擦洗为宜。过去洗“买提”总计洗 3 次,每次洗 3 遍,有大三小九之称,现在稍为简单了些。洗毕为死者穿“开番”。(阿拉伯文,意为“寿衣”的译音,伊斯兰教指殓服、裹尸布。)在一般情况下,死者家属要买 20 多尺白布,为死者做“开番”,并帮死者穿好用白布做的背心,然后用

7 尺白布包好死者的头、脚。第二层即用 12 尺白布包好死者的身体,此外还要为男死者戴上白帽;女的戴上盖头、绑上托腰。穿好“开番”后分别在死者的脖子、腰、脚踝三处放 3 条宽白带(以便将死者放下坟坑)。然后将死者抬出来,阿訇和死者亲友行“者纳则”仪式(阿拉伯文的译音,意即殡礼), 阿訇念经,为死者祈祷,待亲友与死者遗体告别后,就为死者的脸蒙上白布, 在完成上述程序后,将死者装进公棺送至墓地。送葬者要带白帽、黑纱。到了墓地后,将死者抬出公棺。几个人拿着预先放好的 3 条白带,慢慢将遗体放进坟坑。坟坑通常为南北向,比一人长、一人高、一人宽的地坑。放时不能发出响声,要将死者的身体贴到土,放好后把死者的脸侧向西边,以表示穆斯林终身朝觐“表加”(伊斯兰教的圣地,在沙特阿拉伯西部)信奉真主。这一切完毕便盖好坑面,用挖坟坑时挖出的土堆坟,并用水泥、石头砌起一个四方形的坟墓,树起墓碑,至此,整个葬礼方告结束。

桂林回民的走坟日子,一般在葬后的第二天,以后在回族的 3 大节日, 死者的生辰忌日或有空闲时都可走坟。走坟时不带祭品,但为了表示某坟已祭扫过,也烧些香。他们在墓前站立凭吊死者并为死者祈祷,整个凭吊仪式肃穆庄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