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生态迭代下的互联网供应链金融

——京东金融

京东金融是隶属于京东集团的子集团,旗下还有若干分公司,包括保理公司、小贷公司等。2016年3月1日,京东集团发布了2015年第四季度及2015年全年业绩报告,各项核心业务指标继续保持领先电商行业的高速增长。其中,2015全年交易总额(GMV)达到4 62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8%;核心GMV(不含拍拍平台)4 465亿元,同比增长84%。这其中京东金融被认为是京东下一阶段发展的重点以及未来最大的利润贡献点。2016年1月,京东金融获得由红杉资本、嘉实投资和中国太平领投的66.5亿元人民币融资,投后估值466.5亿人民币。京东金融依托于电商销售平台,通过电商积累的业务和大数据,延伸拓展互联网供应链金融,从而控制资金流,实现资金的闭环,然后开展信贷业务。2013年7月,京东金融独立运营,依托京东生态平台,逐渐发展出供应链金融、消费金融、众筹、财富管理、支付、保险和证券7个板块,陆续推出京保贝、白条、钱包、小金库、京小贷、产品众筹和股权众筹(现改称私募股权融资)、小白理财等产品。

京小贷、京保贝以及动产融资

立足于京东的电商平台以及积累的大数据,2012年京东推出了包括应收账款池融资、订单池融资、单笔融资、销售融资等多种产品,2013年又推出了无抵押、无担保、三分钟到账的京保贝(宋华,2015)。除此之外,2015年9月,京东金融联手中国邮政速递物流,首创基于大数据的电商企业动产融资模式。2016年1月,京东动产融资单月放贷实现破亿。

2015年9月,京东金融联合中国邮政速递物流推出互联网金融领域首个针对B2C电商企业(直接面向消费者的电商企业)的动产融资创新型产品“云仓京融”。随后短短5个月时间,京东动产融资的融资类型、合作伙伴、放贷规模迅速发展,既帮助大量电商企业获得动产质押贷款,还逐步通过B2B(企业与企业间通过网络开展交易活动的商业模式)平台向线下经销商覆盖。

近年来随着新常态下的大宗价格走低,传统金融机构沿用多年的仓单质押、互联互保等融资业务模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行业信用恶化导致企业普遍陷入融资困境,我国的动产融资业务随即也经历了较长的阵痛期。虽然目前经济增速下行,但中小微企业仍有着真实的旺盛融资需求。在其70%以上的资产都是存货等动产的现实情况下,利用数据和模型可以有效地控制市场和操作风险,进而寻找到新的商业模式的突破。京东动产融资的底层设计恰恰冲破了传统模式的桎梏。

首先,京东动产融资能通过数据和模型化的方式自动评估商品价值。其次,风险管理上,京东动产融资与有“互联网+”特点的仓配企业结合,采用“全程可追溯”的思路。面对业内常见的“电商刷单”问题,京东动产融资将自动配对检验销售数据和仓库数据,只有当两者数据统一,才被视为真实销售,从而有效规避信用风险和诈骗风险。最后,京东动产融资的突出特点在于“不把货压死”。其系统可以智能地调整被质押的SKU,“卖得快的货就少质押点,卖得少的货就多质押点”,一旦质押品即将卖完,系统可以随时提示客户补货。质押商品的动态替换,释放高速流转的货物,满足企业正常经营需求。

京白条及其资产证券化

消费金融领域,京东金融的明星产品为白条。2015年11月,京东金融对外宣布双十一业绩,称当天京东白条用户同比增长800%,占商城交易额比例同比增长500%。截至2015年末,京东金融基于消费金融业务已完成了1.5亿用户的信用评分,同时“白条”的消费应用场景也进一步拓展,除了线上消费的京东商城、产品众筹、海淘外,线下还覆盖了旅游、安居、教育、O2O等众多场景。

2016年2月京东白条2016第一期ABS融资20亿元获三倍认购,计划管理人为华鑫证券有限责任公司。这意味着京东金融的京东白条ABS发行已实现常态化。同时,京东金融大数据征信体系向更多领域输出的能力日趋成熟,将征信数据变现为信用资产,为市场提供优质的资金配置资源。

“京东白条应收账款债权资产支持专项计划”是国内资本市场首个基于互联网消费金融的ABS产品,其第一期已经于2015年10月28日在深交所挂牌,规模8亿元;2015年12月,在深交所发行了“京东白条二期应收账款债权资产支持专项计划”,规模12亿元。

“京东白条2016第一期ABS”分为优先1级(75%,AAA评级)、优先2级(9%,AA评级)、优先3级(6%,A+评级)、次级(10%)资产支持证券。其中,优先1级15亿元、优先2级1.8亿元、优先3级1.2亿元资产支持证券由机构投资者认购,次级2亿元由原始权益人自持;优先1级资产支持证券票面利率为年化3.92%,低于当前市场上已经发行的同类产品利率。

京东白条ABS背后的资产是用于京东商城消费的“白条”,以京东电商庞大的数据作为基础,同时覆盖了京东生态体系内的所有有效数据,征信数据来源呈现多元化、多层化特点。与互联网金融公司不同,京东金融定位金融科技公司,核心是风控,风控的核心是征信,并作为整个生态布局的最底层基础。良好的风控和信用体系搭建能力,共同奠定了京东金融在发行京东白条ABS方面的优势。

京东财富管理

京东金融上线的理财功能包括:京东“小金库”、京东小白理财、基金理财、票据理财、定期理财、固收理财、京东白拿等。

京东“小金库”产品与阿里推出的余额宝类似,用户把资金转入“小金库”之后,就可以购买货币基金产品,同时“小金库”里的资金也随时可以在京东商城购物。“小金库”首先将上线两款货币基金产品,分别为嘉实基金的“活钱包”与鹏华基金的“增值宝”。

小白理财是京东金融推出的一款面向小白用户的理财工具,精选最稳定高收益的产品。小白理财的产品是在京东金融平台上售卖的低风险产品,包括保险理财、货币基金、小银票和非标理财等。

京东基金理财打造一站式在线投资平台,为个人和企业用户提供安全、高收益、定制化的金融服务,为客户在众多的投资理财产品中再添选择,让投资理财变得简单快乐。

京东众筹

2014年7月京东众筹上线。进入2016年,根据零壹财经发布的研究数据,京东众筹在产品众筹领域,以约11.4亿元的筹款额压过淘宝众筹位列第一;股权众筹领域,以7亿元的融资额占据行业龙头地位;推出盲筹、信用众筹、无限筹等创新的众筹模式,比如信用众筹表现为京东众筹上的部分项目可用京东白条完成支付;致力于打造众创生态圈,覆盖京东各类资源、投资、全产业链服务、培训等体系。

京东众筹关键不在筹集资金,更在于营销与产品孵化。在这些众筹项目里头大部分是智能硬件产品,但筹资目标大多在1万到2万元,对于智能硬件企业动辄过百万的启动资金来说可谓微不足道。比如,由深圳市德凯瑞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研制的ERI智能运动手环,离众筹结束期还有21天便已完成了众筹目标的336%,筹集资金近6.8万元人民币,而该手环的开发研制费用已超过300万,但是借助众筹已做好下个月上万只手环的量产计划。显然,众筹的目的不是筹资,而是营销推广和战略铺垫。通过京东众筹这个平台,能够通过用户互动让更多人知道、了解京东的产品,做低成本的市场教育,同时也能引起媒体、投资人以及同行的关注,促进市场对于运动手环的认知。其次,通过参与京东众筹,能够让产品经过市场的检验,增加未来与京东商场乃至股东腾讯合作的可能。

京东支付

2015年4月28日,京东金融宣布,网银钱包更名为京东钱包,网银+更名为京东支付。同时,京东金融还提出围绕京东支付体系,打通京东生态圈。自2012年收购网银在线,支付在京东生态体系内发展迅速。截至2015年中,京东支付已承接了京东商城绝大部分交易量,目前正积极布局海外购。目前京东支付的合作商户已突破10万家,覆盖旅游、地产、餐饮、通信、游戏、电商、金融等各大行业。

京东证券

2015年5月,京东金融首次进军证券领域,涉足股票业务,搭建股票投资类互联网技术服务及投资教育平台。京东金融股票平台“财谜”正式上线,该平台是股票投资类互联网技术服务及投资教育平台,继支付、基金、赊购、众筹等金融业务后,京东金融开始进军证券领域。

该平台将为以私募基金研究员、证券分析师为主的专业证券从业人员提供技术服务及交流,且对于愿意学习股票投资的普通用户,平台也会为其提供“模拟操作”及“投资教育”。财谜的上线,标志着京东金融开始进入互联网证券领域,令整个京东金融产业链趋于完善。

京东保险

早在2013年,京东就开始布局保险业务。目前京东已与太平洋、平安等多家保险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在售保险品类涵盖财险、寿险、车险全产品线。京东已与四川省政府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将在四川设立京东互联网财产保险公司。这意味着其保险总部落户四川,四川将成为京东互联网金融布局的重要阵地。

2015年6月,京东另一个板块保险于其12周年店庆618期间正式亮相,推出了5款首创互联网保险创新产品——众筹跳票取消险、投资信用保障险、海淘保障险、家居无忧保障险及30天退换货险。

得益于互联网技术应用,互联网保险正逐渐消除人们对传统保险的顾虑,如高昂的保费、销售的骚扰电话、复杂的免责条款、烦琐的理赔流程等,因而获得市场青睐。前瞻产业研究院提供的《2015—2020年中国互联网保险行业商业模式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2014年我国互联网保险业务收入超过870 亿元,约为全年保费收入的4%,同比2013年317.9亿元的互联网保险收入,大涨174%。强劲的发展势头在2015年得到了延续,2015年上半年,互联网保险市场实现保费收入816亿元,是上年同期的2.6倍,逼近2014年互联网保险全年总保费规模。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互联网保险占行业总保费的比例仍旧过低,这意味着目前互联网在保险行业的渗透率过低,保险公司若能抓住机遇,未来将有极大发展空间。

京东的产业迭代体系与风险控制

京东发展十年来,平台上积累了大量的商品交易数据,且这个交易数据非常细,针对这些交易数据基础,再引进一些外部第三方数据,就可以测算出这些商品的另一种价值,从而为金融产品创新奠定基础。与此同时,产业、创客、消费流程和数据又为金融活动的风险管理和控制提供了支撑,实现了以量化风控技术为主,结合自动化的“统计模型+策略应用”来对客户信贷全生命周期进行风险管理,最终使得产业生态与金融生态互为作用、互为融合,形成循环迭代效应(见图9—7)。

图9—7 京东产业与金融生态循环迭代图

产业生态迭代下的互联网供应链金融——京东金融 - 图1

在“京保贝”和“京小贷”中,基于海量贸易数据的标准化评估是风控的核心,目前已形成的十多个风控模型涉及几百个变量,不仅可基于历史数据完成准入和授信,还能识别欺诈性交易,并对贸易情况作出预测,从贷款的全流程改进传统风控手段。“动产融资”的风控在数据方面更为深入,除了基于京东的数据积累外,更多地用到了贸易领域的多类数据,并覆盖供应链的生产、仓储、销售等多个环节,实现基于数据的评估和交叉验证。诸如京东平台数据和中邮速递仓储相结合的“云仓京融”项目的风控机理主要是:第一步,解决“如何用系统数据解决商品的质押评估问题”。银行无法对众多SKU进行估值,有一些小贷公司也做与这个类似的质押,但最多估几十个SKU,而京东却有海量的SKU数据,可以获得产品的价格曲线、产品生命周期等数据,可以做出商品的折扣预测,以及几个月后的商品价格走势,可以实现质押率计算自动化。

第二步,“重监管”模式。质押监管都是派人去现场监管,而且这些人员必须有监管资质,这其实是监管效率低、监管效果差,且风险很大的监管模式。把“重监管”变为“轻监管”的模式,其实只要合作方的仓储系统能够按照京东研发的监控系统发出指令,就可以实现轻松控货,而不用再派人去现场看着货品。

第三步,“货物的真伪和质量问题”如何解决。传统的方法是靠人去抽查,完全依赖人的经验,所以在货物真伪和质量把控方面应更加智能化。每一个货物都是在一个供应链链条上流动的,流动的环节越多,数据造假的可能性就会越大。有仓内数据和销售最上游数据,就可以大大提高对货品真伪、质量的把控。另外,再加上从第三方获取的一些数据,通过这些较为复杂的交叉验证关系,再进行造假基本不可能。

第四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那就是在传统的质押中,货物一旦成为质押物,就意味着货物不能动了,只有再拿钱来换才能动。而这对于零售和分销以及电商企业来讲,完全不可接受,因为这些商家本来流动资金就不多,一旦货物被押死无法出售,也就意味着无法回笼资金。京东经过反复的探索研究,探索出全新的动态置换模型,通过动态置换模型系统,自动抓取供应商重新补进来的SKU,生成一张新的质押清单,做到质押清单的无缝替换,让质押的货物流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