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供应链金融实现的价值生态网络
共同进化的价值生态网是通过将所有相关利益方有机地组织起来,共同创造价值,在实现各自利益价值的基础上,同时产生产业价值。这是互联网供应链金融得以发展的关键和手段,这是因为互联网供应链金融的宗旨在于依托产业生态带动金融资源的运用,加速产业现金流,降低产业资金使用的成本,最终打造具有强大竞争力的产业生态,因此,通过建构上述价值生态网络,能够推动互联网供应链金融的顺利开展。与此同时,良好的金融创新和活动,能够进一步推动网络的进化与发展,促进产业生态的演进,因而互联网供应链金融也是建构价值生态网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具体讲,基于价值生态网的互联网供应链金融主要有三种形态:将原有产业供应链中的“1”进行价值解构,将分散的碎片聚合成虚拟的“1”以及将两端的碎片整合到“1”个生态平台。
解构“1”的价值
在产业供应链中,存在着一些规模较大或者处于强势地位的焦点企业,也就是所谓的“1”,在原有的供应链金融1.0中(即M+1+N),由于银行或金融机构主要单纯依托“1”的信用或者规模实力,直接向其上游和下游企业展开金融服务,对于焦点企业而言并没有真正对其自身的供应链体系或者竞争力产生影响,因而作为传统的商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较难与“1”形成真正的合作共生的生态网络。相反,如果能深入分析每一个焦点企业,以及与其协同交易的合作组织或企业的价值诉求,通过解构供应链活动或行为,有效对接上下游分散的组织和企业,就能与焦点企业“1”真正形成共同合作的生态,互动创造价值,产生共同进化的目的(见图8—2)。从供应链管理的视角看,价值解构可以从组织间(inter-)和组织内(intra-)两个方面实现。
图8—2 解构“1”的价值,构建价值生态
组织内价值解构指的是通过有效的财务和金融手段,帮助焦点企业平衡毛利和利润。对于所有企业而言,提升公司利润和现金创造能力至关重要,而客户结构及对应应收、应付资金占用费用,甚至采购环节占用资金收益、采购承兑汇票贴息、库存占用资金成本、销售环节占用资金成本和其他变动费用都可影响到这一目标的实现,显然这要把上下游资金占用融入利润核算当中,更加准确反映公司的真实动态利润。具体讲,平衡毛利是商品收入减去实际采购成本和上下游营运资金占用利息的余额(袁现明,2016),平衡毛利中融入资金占用概念,通过信息系统辅助手段,对上下游客户付款和回款环节、品种及客户结构等诸多要素进行调整,找到公司利润、现金等关键要素的平衡点。要实现这一宗旨,袁现明(2016)提出了综合净利润的计算公式,即综合净利润=(实际平衡毛利-费用合计)×(1-有效税率),其中,实际平衡毛利=回款毛利+上游返利(不含税)+采购资金利息+采购承兑贴息-销售资金利息。显然,作为互联网供应链金融的服务商如果能够深刻理解平衡毛利的重要性,帮助焦点企业通过各种方法实现平衡毛利,比如:以真实贸易背景为依托,综合运用供应链金融产品和票据现金转换,建立现金“蓄水池”;帮助焦点企业合理规划经营的流程、制度、品种结构;合理制定采购销售中的支付方式或条款(如预收款、现金、票据、应收等结构);通过经营利润与财务费用的转化,利用商业信用条件、供应链金融融资等方式,平衡财务成本和经营利润,提高现金创造能力,甚至通过与焦点企业合作推动互联网供应链金融业务,加速现金流,降低费用,增加实际净利润,则互联网供应链金融服务商就能够更好地与“1”合作,真正成为战略合作伙伴。
组织间价值解构是指在保障焦点企业“1”价值的同时,帮助优化和实现其上游供应商或者下游客户,特别是关键和战略合作伙伴的利润和现金流,使“1”的供应链体系更加稳定和持续发展。尽管在实际的供应链体系中,“1”的规模和实力偏大,但是从供应链可持续上看,它也需要稳定战略供应商和客户,帮助上下游降低资金成本,加速现金流。此时,如果能平衡焦点企业“1”以及上下游供应商和下游客户的资金和财务状况,那么对于稳固产业供应链体系,建构良好的价值生态具有很好的作用。
将分散的碎片聚合成虚拟的“1”
在产业供应链中存在着大量的中小或小微企业,这些企业往往因为信息不对称、资产不足、资源有限等等,发展遇到了巨大挑战。特别是如何对接供应链,如何处理与金融机构的关系,如何应对政府管理机构,如何对接海外市场,如何让自己的产品深度分销等等,都是它们遇到的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强化中小或小微企业在价值生态网络中的地位、资讯和能力。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借助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兴信息技术建构虚拟产业集群,从而使原来分散碎片化的中小或小微企业集合成虚拟的“1”,大大增强业务的连接度和规模,从而增强企业在网络中的实力和信用(见图8—3)。
图8—3 将分散的碎片通过互联网聚合成虚拟的“1”虚拟产业集群(virtual clusters,Tapscott, Ticoll & Lowy,2000)也称“电子商务社区”(e-business communities)或者“商业网络社区”(b-Web communities),它是指以合作创新与共同发展为内容和目的, 借助先进通信技术和互联网络, 相互关联的企业及其他组织机构通过正式和隐性契约所构成的相互依赖、共担风险且长期合作 (在虚拟空间)的集聚体(吴文华,张琰飞,2006)。虚拟产业集群的特点(Passiante & Secundo,2002)在于:第一,借助互联网基础设施降低了产业供应链运营中的交易成本,互联网技术突破了地理空间的限制,使得网络外部性更加明显,降低了原有的交易成本。第二,虚拟产业集群产生了五种类型的参与者,包括接收和贡献虚拟集群价值的客户;支持用户与供应商界面的情景提供者,情景提供者促进了集群价值的实现并确定虚拟产业集群的规则;设计、产生和传递虚拟集群产品或服务的内容提供商;提供交易资金管理、安全/隐私管理、知识信息管理、物流服务管理的商务服务提供者;提供互联网基础服务的基础设施服务商。第三,客户中心化,在虚拟产业集群中,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界限模糊化,大家共同为价值创造而努力。第四,所有虚拟产业集群的参与者都知晓并遵守集群的规则和标准,共同维护网络生态。正因为如此,当中小企业或者小微企业通过互联网形成虚拟产业集群后,不仅分享了地理产业集群带来的优势(诸如形成专业化的知识,形成有效的合作,降低交易成本,形成专业劳动力市场产生知识外溢等),而且还能通过互联网形成有效的网络治理,信息传递的效率更高,信用得到增强。在这种状况下,互联网供应链金融就容易开展,风险管控也相对清晰。
将两端的碎片整合到“1”个生态平台
在很多产业领域(如农业),供应端和需求端都存在着大量的中小微企业甚至分散的个体,这样分散的产业主体使得供应链很难建构,一方面供应端无法像上面叙述的那样组织起来;另一方面由于市场端的客户处于分散、零散状态,很难整合其需求,也无法使其进入产业生产过程与其他网络供应链参与者一起互动,协同生产。在这种状态下供应链金融难以开展,因为它无法像其他领域那样,依托债项结构或供应链体系开展金融性服务。这就需要一种全新的方式——虚拟电子供应链(virtual e-chain,VeC)来建构供应链价值生态网络,真正将两端的“碎片”(即中小微或个体)整合起来,产生运营协同化,并推动两端共同发展,产生互联网供应链金融的价值(见图8—4)。
图8—4 将两端碎片整合到“1”个生态
虚拟电子供应链是通过开发高速通信的网络技术,让所有的中小微企业能够低成本甚至无代价地加入网络平台,与其他参与者协同预测、开发、生产、配送产品和服务,满足分散动态化的客户需求(Manthou, Vlachopoulou & Folinas,2004)。虚拟电子供应链网络与以往供应链体系的不同之处在于后者采用的是整体化的网络结构(integral structure),亦即各个参与者一旦组织进供应链体系,其结构形态和活动是固定的,各自采用既定的方式开展供应链运营。而虚拟电子供应链采用的是模块化的网络结构(modular structure),即通过一个个区块组合成供应链体系(Chandrashekar & Schary,1999),相互之间采用的是分布式协同运营,既能够充分发挥组织化的供应链所具有的优势(即实现商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结合),也具有很好的灵活性和弹性,随时因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因此,这种价值生态网络更有利于中小微企业通过相互之间的协作和互动,形成柔性化的价值合作体系,并且由于通过互联网技术形成了虚拟化的有机组织体系,也增强了中小微企业在网络中的地位,促进了信用的提升,进而使互联网供应链金融得以顺利开展。Manthou、Vlachopoulou和Folinas(2004)认为虚拟电子供应链有四个组成模块,即电子供应链整合、电子供应链流程模式、电子供应链伙伴关系管理以及电子供应链智能。
虚拟电子供应链整合模块主要是促进数据信息和交易流在分散的应用中(从简单到复杂系统)实现各个层面的整合,这需要综合商业目标、网络成分、界面、主要应用、中间平台和标准(见图8—5)。整合平台要求明晰的规则和定义,以确定数据如何流动、应该是什么样的数据以及谁能获得数据,因此,整合模块在于确立供应链网络的标准,以保障供应链网络参与者交易行为的同步化。
图8—5 虚拟电子供应链整合模块
电子供应链流程模式是根据确立的复杂的电子商务模式,以及相应的规则,明确供应链网络中各个不同的角色(参与者在网络中需要发挥什么样的作用,承担的责任义务)、核心业务流程、应当采取的行动,以及在虚拟环境中合作者关系管理的有效渠道(Papazoglou et al.,2000)。虚拟电子供应链中往往存在着多种参与主体,各自的角色和应当承担的活动和责任见图8—6。
图8—6 虚拟电子供应链网络流程模式
虚拟电子供应链网络伙伴关系管理是在虚拟商业环境中,对分散的供应链参与者进行合作性管理,并监督其行为的模块。它影响了所有参与者和客户的行为,以及可以获得的数据和信息。这个模块不仅规范了网络成员的行为,而且通过确立规则、程序、责任、绩效测度标准和能力,防范了非协调性的行为,解决商业例外(Manthou, Vlachopoulou & Folinas,2004)。要实现这一点,就需要借助互联网技术及时、有效地获取分散的各参与者的信息数据,并且进行清洗、分类、整合,建立起集中化的数据仓库,对数据进行挖掘,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意见反馈给网络成员,从而有效地推动虚拟电子供应链网络伙伴关系的维系和发展。虚拟电子供应链网络伙伴关系管理的技术架构见图8—7。
图8—7 虚拟电子供应链网络伙伴关系管理模块架构与伙伴关系管理模块相关联的是虚拟电子供应链管理智能模块(见图8—8),该模块主要是面向所有供应链参与者全面了解他们的业务,并且更好地理解供应链渠道和流程,改进决策和供应链运营。也就是说,智能模块能帮助参与者及时追踪供应链渠道中发生的事件和流程,提取和展示与业务决策相关的信息,特别是运用良好的知识管理能力(包括分析软件、数据挖掘系统、互联网技术、优化和自动化系统以及管理系统),从而将各种供应链伙伴和运营的数据转化为自身的知识,提升了企业在供应链网络中的竞争力。
图8—8 虚拟电子供应链网络智能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