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创造现金流量周期:鲜易供应链
长期以来农业一直是我国三大产业中发展最为缓慢且挑战较大的领域。首先,我国农业生产以小农生产模式为主,作业的分散导致经营效率较低下、产品品质不稳以及产品安全问题难以解决;其次,分散的生产方式导致技术投入不足以及资源整合不够,消费者与产品生产者之间信息传导机制不完善,进而导致价格扭曲以及供需失衡;最后,农产品大多是易腐产品,对流通运输有特殊的要求,虽然目前我国生鲜食品产量已经突破了12.4亿吨/年,居全球首位,但是我国的果蔬、肉类、水产品的冷链流通率仅有22%、34%、41%,冷藏运输率仅有35%、57%、69%,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导致了农产品运输损耗率居高不下,整个产业链成本增加。简单地将农业放到“线上”并不能解决农业的生产碎片化、流通的无效率化、供需的不平衡,只有农业产业与互联网的融合形成“农业产业互联网化”才能将生产碎片聚合起来,通过智能化的方式贯通农业产前、产中和产后三大领域,使互联网的思维渗透进农业产品的传播、渠道供给方式以及整个供应链和价值链的设计运营中,整合农产品的物流链、信息链、价值链、组织链四大链条,使产前、生产、加工、流通、消费五大环节融会贯通,打通生产者、流通者以及消费者之间的信用承诺关系,重构农业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商业模式,以提高整个供应链的效率和效能,最终为社会提供安全、可追溯的优质产品。
鲜易控股发展历程与基本背景
1993年3月31日,一家从县级食品公司分离出来的肉联厂挂牌成立,这个毫不起眼的小厂就是众品的前身——长葛县肉联厂。在许多人看来,这家从县食品公司分离出来的肉联厂,其实就是一家典型的作坊式屠宰场。那时的企业资产只有几十吨积压的即将过期的冻牛肉,而债务却远多于牛肉的价值。现任众品集团董事长、时任肉联厂厂长的朱献福谈及往事,曾感慨道:“长葛县肉联厂几乎成了社会的弃儿。我上任不到一个月,就接到了各地法院的 15 张传票。”当然,这些传票都是向肉联厂要债的。
1995年,肉联厂完成了第一次股份制改造,通过全员持股,企业实现了国有资产退出,由国有制转变为有限责任公司,此举为众品后来的资本运作扫清了障碍。随后,1997年,长葛市肉联厂改制为长葛市众品食业有限公司,这便是后来众品的雏形。
1999年,长葛市众品食业有限公司为了优化股权结构,完成了第二次股份制改造,将有限责任公司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改组后的众品食业希望能从全球获取发展资源,于是从2005年起就瞄准国际资本市场进行了第三次股权结构调整,并于2006年2月通过反向收购,在美国OTCBB(柜台交易市场,由全美证券商协会管理)上市。在美国上市后,众品的知名度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很多银行开始争相给众品提供贷款,于是资金充裕的众品开始进行扩张。2007 年,众品在河南省几乎同时投建四家生产基地,总投资高达 12 亿元。由于经营业绩优异,众品于2007年12月顺利从 OTCBB转入纳斯达克全球精选板,成为中国食品制造行业首家纳斯达克主板上市公司。
2008年底,爆发了一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国家为稳定市场推出了一系列扩大内需的利好金融政策,众品乘势而上,借助自己美国上市企业的身份进行贷款扩张,先后建成了黑龙江绥化众品、四川德阳众品、河北衡水众品、吉林众品、永城众品,还建立了具有国际水准的肉类加工和冷链物流产业基地以及河南最大的冷链物流园。
2009年4月6日,随着总投资超过 3.6 亿元的众品物流园建成并投入运营,河南鲜易供应链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此举标志着众品的产业链从传统的肉制品领域向冷链物流领域深度延伸。
2013年6月,众品完成私有化合并交易正式宣布退市。众品退市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美国资本市场对境外企业存在“风险放大”因素,公司市盈率偏低,中概股价值被低估,因此进一步融资能力受限;另一方面是因为众品上市前期释放股权比例过大,导致核心管理层持股偏少,对公司控制能力弱化,而这不利于公司应对动态的环境快速地做出正确决策。众品退市后,随即进行了战略转型,将河南众品食业股份有限公司、河南鲜易供应链有限公司重组为鲜易控股,并将企业定位于构建智慧生鲜供应链生态圈,开始了产业互联网转型之路,使公司转变为集供应端、食品安全管理、电商平台、物流配送于一体的产业互联网公司。2014年,鲜易控股公司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35亿元。2015年以来,公司的整体增速同比提升16%,鲜易控股也成为了传统企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样板。
鲜易网络链建构和拓展
2013年完成了私有化的鲜易开始拥抱互联网进行战略转型,使自己从服务企业向生态平台企业过渡,在2年时间内,打造了一条生鲜电商产业链,涵盖了食品产业链整合能力、标准食品安全保障能力、冷链仓储配送能力、供应链金融服务能力等,如今已形成了以产业互联网定位的发展方向,以鲜易控股为统领的公司架构,以线上平台加线下产品和服务的O2O2O发展模式。为了消除消费者对于食品安全问题的忧虑,鲜易决定在传统电商O2O的基础上再增加一个“O”。第一个“O”是origin“源头”,从餐桌到源头的溯源体系,有众品在背后作为支撑。第二个“O”是online“线上”,鲜易打造了冷链马甲和鲜易网在线交易平台。第三个“O”是offline“线下”,有鲜易供应链作为保障。总的来看,鲜易为了构建自己的生鲜生态圈,在线上主要布局了两张网,在线下主要从产品维度和服务维度布局了三张网,形成了从产业链到供应链,从产品维度到服务维度再到互联网维度的综合运营平台(见图6—5)。
图6—5 鲜易网络链结构

1.鲜易线上供应链布局
在线上,鲜易布局了两张网,运营着三个电子商务平台:B2B平台——鲜易网、B2C平台——日日鲜商城和冷链资源交易平台——冷链马甲。
鲜易网是一家垂直生鲜食材B2B电商交易平台,是首批酒店餐饮生鲜食材采购批发、肉禽水产批发平台,该平台面向餐饮、团膳、生鲜便利店和食品分销商等产业链中小创业者,致力于为中国生鲜食品企业用户提供信息发布、品牌传播、网络营销、担保交易、金融服务、仓储物流等多方位、全流程的电子商务服务。该平台于2014年12月上线运营;到2015年,注册用户超过20万,交易额32亿元,上万名供应商、采购商、配送商、服务商在线员工进入鲜易的生鲜供应链生态圈进行创新创业。
日日鲜商城是B2C交易电子商务平台,定位于社区大厨房,主要客户是C端客户,是社区的居民和消费者,产品包括冷鲜肉、肉制品、水果蔬菜、料理调味以及进口食品、地方特色农产品等百姓厨房生鲜食材。消费者可通过移动端、PC端线上下单,既可以选择在规定时间内送货上门,也可以到线下实体店取货。目前,该网站注册用户已达到33.5万,2 000多家生鲜便利店改造成体验店、展示店和配送店。
冷链马甲交易平台是国内第一家冷链物流线上综合性公共服务交易平台,鲜易凭借自己强大的整合以及线下冷链能力,把市场的冷链仓储能力、冷链运配能力和冷链货流信息纳入交易标的,融入物联网技术应用、物流金融、保险等增值服务进行交易撮合。目前,平台注册用户达到1.09万个,每天发布各类信息6 300余条。通过撮合交易,优化物流节点和路径,冷链运输空载率和冷库空置率至少降低了10个百分点。
2.鲜易线下供应链布局
在线下,鲜易打造了三个联动系统——360集采分销平台、温控供应链和食品产业链,进一步深化了供应链和食品产业链的协同作用,使自己的业务模式转变为O2O2O。
鲜易基于“买全球、卖中国”的理念,构建了稳定的进出口渠道,并在全国五大区域360个城市进行集采分销网络布局,构建分销平台和分销系统。平台的建立使企业能够为上下游客户提供生鲜农产品、冷链包装食品专业的全球采购服务,从而实现城乡联动、内外贸联动。目前,鲜易拥有欧洲、北美、南美、东南亚、澳洲/新西兰、香港6个海外集采中心,覆盖全球主要供给市场。另外,鲜易还拥有9个进出口资质,并与19个国家和地区的100余家厂商形成稳定合作,产品目前已经出口至26个国家和地区。不仅如此,依托于360集采分销平台,通过360集采平台、360深度分销平台、360服务平台,鲜易还构建了自己的流通供应链,使自己能够实现全产业链的“产品+服务+数据”一体化解决方案服务能力。
鲜易的温控供应链事业集群主要为客户提供温控仓储、温控运输、生鲜加工、城市配送等服务,运用物联网技术,推动中国生鲜电商事业的快速发展。目前,鲜易在全国建设15个销地生鲜物流配送中心和10个产地生鲜加工配送中心,多温带冷库容积180万立方米;在38个物流节点城市、70个区域节点城市布局干线运输网络,在大中原、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东北等地区实现了冷链干线运输、区域分拨、城际零担和部分城市配送等功能,物流服务和市场网络覆盖全国26个省、区,形成“群、链、网”结合的服务优势。另外,还拥有标准化冷链车辆3 000余台,所有车辆配备TMS系统、GPS/GIS跟踪系统、温控设施等物流信息系统。
鲜易通过APP、POS、PC等数据入口,发现消费者需求,根据需求为客户提供技术支持、供应链金融、食品安全、技术研发、集采分销等系统化服务。公司在东北、华北、华东、西南和大中原布局9个加工制造业基地,生猪加工能力930万头/年,肉制品综合加工能力15万吨/年,副产品综合加工能力3万吨/年。拥有冷鲜肉系列、肉制品系列、综合加工系列、预制品系列等产品1 200多种。同时根据用户需求,提供定制化产品解决方案。
鲜易的互联网供应链金融业务
在全球生产经营组织模式转变和我国经济转型背景下,中小企业受外部环境影响而导致经营存在很多不确定性,使银行金融机构无法对中小企业信用状况做出客观评估,因而中小企业很难长期、持续解决融资难题。正是基于上述O2O2O的网络供应链,鲜易联手金融机构推出系统增值的互联网供应链金融服务方案,亦即鲜易通过原料定金代采+温控仓储+冷链运输+产品分销+供应链金融的系统化服务,帮助中小企业缓解资金压力,提升市场分销能力。
在采购端,有时当贸易商向农产品生产者采购“季产年销”的农产品时,由于客户必须现款采购,资金周转困难。此外,提货回来的产品堆放在仓库,没有产生销量,却要支付仓储费用,还大量占用资金。加之由于物流公司水平参差不齐,时间、质量和农产品安全难以保证。针对上述问题,鲜易依托产地布局优势,为农产品加工企业及贸易商提供原料代采+流通加工+温控仓储+冷链运输+产品分销执行+供应链金融的系统化服务,帮助企业或贸易商有效缓解因农产品“季产年销”带来的资金压力。具体的业务流程是(见图6—6):交易商首先通过鲜易网与农产品生产者签订农产品采购合作,与此同时借助冷链马甲与物流商签订冷冻仓库或配送服务;之后交易商向鲜易支付10%~20%定金;鲜易垫付货款给农产品生产者,采购相应的农产品;农产品生产者将农产品交货到温控仓储,并进行流通加工;最后交易商分批付款分批提货,或者按规定时间一次性付款,鲜易组织管理冷链配送至交易商。
图6—6 鲜易的采购端互联网供应链金融服务
在销售端,鲜易充分发挥销地温控供应链基地网络化优势,为品牌企业或其经销商提供“温控仓储+干线运输+区域分拨+城市配送+采购及分销执行+供应链金融”等系统集成服务,帮助品牌企业或其经销商提升供应链运营效率。具体业务流程是(见图6—7):首先下游客户通过鲜易网(B2B)或者日日鲜(B2C)向农产品品牌商或者海外端下达采购订单;品牌商则委托鲜易销售以及冷链物流服务;鲜易提前向品牌商或海外端支付货款,减轻品牌商在渠道的资金占用压力;品牌商出货至鲜易,之后鲜易通过温控仓储、干线运输和区域分拨发货、铺货;与此同时鲜易为产品输入二维码,扫描并输入系统,生成数据,品牌商借助信息系统一方面随时了解货物流向和状态,另一方面任何一单货有据可查,保证产品质量;最后下游客户按合同提货付款,完成交易。
图6—7 鲜易销售端互联网供应链金融服务

通过整体布局,鲜易目前正在打造一个开放共享、共生共赢的智慧生鲜供应链生态圈,创造产业的现金流量周期,数万个供应商、采购商、生产商、品牌商、运营商、配送商、服务商成为生态圈中的在线员工,共享金融、数据、技术、标准、信息等资源要素,进入企业创新创业体系,将创业与就业、线上与线下相结合,降低创业门槛和成本。目前,生态圈带动种养(场)户18万户,带动农村经济合作组织306个,培训农民12万人次,2 000多个创客成为创业小老板,在线员工与在册员工比例达到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