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文化
(一)语言和文字
印度尼西亚语属于澳新特罗尼西亚语系,该语系主要分布于大洋州、马来西亚、菲律宾和印度支那等地。
印度尼西亚语是以马来语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其基本词汇和 语法与马来语相同。不过它的词汇比马来语更加丰富,它吸收了许多地方语(如爪哇语、巽达语、米南加保语等)和外来语(如阿拉伯语、荷兰语及英语等)。其语法结构朴素而有规律、动词无时态变化、拼音简单易学、发音优美。
马来语原为苏门答腊马来族使用的一种地方语言。通行于苏 门答腊东部、廖岛、邦加、勿里洞及马来半岛地区。14 世纪时,随着马来半岛上马六甲成为沟通东西方的国际市场,马来语日渐成为市场上的通用语。后来伊斯兰教传入印尼后,也成为伊斯兰教向印度尼西亚各岛传播伊斯兰教的工具。马来语最初是用梵文书写,伊斯兰教传入后,改用阿拉伯字母书写。
17 世纪荷兰开始侵占印度尼西亚后,为了统治方便,采用马来语作为通
用语言,并从 20 世纪开始用拉丁字母书写印度尼西亚语,公布霍赫逊书写法,出版印度尼西亚语字典,作为拼写印度尼西亚语的标准。
为适应印度尼西亚民族解放运动发展的需要,1928 年在雅加达召开第二届全国青年代表大会作出决议,以印度尼西亚语作为全国人民的共同语言。从此印度尼西亚语广泛使用于印度尼西亚各地。1945 年 8 月 17 日,印度尼西亚宣布独立后,印度尼西亚政府正式宣布印度尼西亚语为全国人民的共同语言。一切公文、法令,都用印度尼西亚语书写。各个学校、报纸、杂志、书籍、广播电台,都使用印度尼西亚语。
经过改革,印度尼西亚语也不断变化和发展。目前,印度尼西亚语的拼音是根据 1978 年印度尼西亚政府公布的《修订后的印度尼西亚语拼音总则》。主要的变化是把原来的双辅音 tj 改为单辅音 C、dj 改为单辅音 j,辅音 j 改为 y,双辅音 nj 改为 ny 等。此外,印度尼西亚语日益吸收更多的英语词汇,使印度尼西亚语词汇更加丰富。
除了作为全国通用的印度尼西亚语外,印度尼西亚尚有 400 多种地方语言,如爪哇语、巽达语、米南加保语、望加锡语、布吉斯语、托拉查语、安汶语,等等。这些语言,主要用于地方居民之间的交流,地方学校和报刊、杂志、广播等,主要还是使用通用的印度尼亚亚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