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印度教和佛教
公元初,印度尼西亚曾受印度文化较大的影响,在加里曼丹东部和爪哇西部出现了印度化的国家古泰王国和多罗摩王国。这些国家信奉印度的婆苏门教。婆苏门教后来在加里曼丹、爪哇和苏门答腊等岛广泛传播。
印度教是在婆罗门教的基础上产生的,它吸收了佛教和耆那教的某些教义,经改革而成。印度教后来也逐渐流行于爪哇、苏门答腊等岛,印尼最大的印度教陵庙是中爪哇日惹附近的普兰邦南陵庙,它建于 9~10 世纪,是一个由 200 多座建筑物组成的陵庙群。
麻喏巴歇王国前期,印尼仍流行印度教和佛教。但到后期伊斯兰教逐渐传入。随着伊斯兰王国的建立,伊斯兰教逐渐取代印度教和佛教,成为印尼人的主要宗教信仰。
目前,只有巴厘人(居住在巴厘和龙目岛)信仰印度教,还有爪哇的两个人数很少的民族信仰印度教和佛教的混合宗教。
流行于巴厘的印度教,已同巴厘原有宗教相结合,形成具有特色的“印度—巴厘教”。印度巴厘教的历法规定:一年为 310 天,全年分为 30 周,每周有不同的节日。重要的节日有加隆安节、智慧节等。加隆安节是印度教最盛大的节日,为期 10 天。印度教的庙宇遍布巴厘岛,因此巴厘岛有“庙宇之岛”之称。据统计,1986~1987 年,印尼全国有印度教庙宇 34223 座。印度教的全国性组织称“印度教理事会”。
佛教在印尼传播也很早。公元七世纪室利佛逝王国曾经是东南亚重要的佛教中心。公元 671 年,中国唐代著名高僧义净,曾在室利佛逝学习梵文和
研究佛法达 14 年之久。他撰写的《南海寄归内法传》和《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成为研究佛教史的重要史料。8 世纪后半期,室利佛逝王国进兵爪哇, 灭诃陵王国,建立夏连特拉王朝。夏连特拉时期,中爪哇建立了世界闻名的婆罗浮屠佛塔,标志着印尼佛教进入了鼎盛时期。
除婆罗浮屠外,爪哇著名的佛教陵庙有:中爪哇的卡拉珊陵庙、萨里陵庙、千庙陵庙、巴旺陵庙以及东爪哇的加高陵庙、宋勃拉宛陵庙等。苏门答腊的著名佛教遗址是位于该岛北部的巴东拉瓦斯陵庙群,它建于 11~14 世纪。印尼的佛教陵庙主要集中于爪哇。
爪哇麻喏巴歇王朝(1293~1520 年)是印尼古代史上最兴盛的时代,它起初信奉印度教,后改信佛教。13 世纪末伊斯兰教传入后,伊斯兰教逐渐在印尼传播。后来建立的伊斯兰教王国推翻了麻喏巴歇王朝,伊斯兰教逐渐成为印尼的主要宗教。
印尼独立后,不论是苏加诺政府还是苏哈托政府,都承认佛教为印尼的合法宗教之一。印尼宗教部设有“佛教事务司”,管理有关佛教事务。据统计,1971 年佛教徒为 109.23 万人,至 1980 年,佛教徒增至 139.19 万人,
占当时印尼总人口的 1%弱。此后,佛教徒人数进一步发展,特别是信仰佛教的华人日益增多。据雅加达佛教有关刊物勃拉那·本达里卡 1983 年估计,
至 1987 年佛教徒将达到 300 万人。
在 1986~1987 年期间,印尼有佛教庙宇 2258 座,向佛教徒分发 17,500 部佛经。
印尼佛教徒在每年的涅槃节,都要举行盛大集会纪念释迦逝世。届时佛教寺院举行佛涅槃法会,挂释迦涅槃图像,诵《遗教经》等。印尼政府把佛教的涅槃日定为全国的节日之一。1990 年举行的涅槃节都十分隆重。在著名的婆罗浮屠佛塔前,一位名叫巴那那劳的僧人放置舍利,万名善男信女冒雨参加纪念活动。在门杜陵庙、巴旺陵庙以及雅加达的梅达·阿拉玛庙都有纪念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