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岁引

别馆寒砧[1]孤城画角,一派秋声入寥廓[2]。东归燕从海上去,南来雁向沙头落。楚台风[3],庾楼月[4],宛如昨。无奈被些名利缚,无奈被他情担阁[5],可惜风流总闲却。当初漫留华表语,而今误我秦楼约。梦阑时[6],酒醒后,思量着。

【注释】

[1]寒砧(zhēn贞):砧,捣衣石。寒砧指寒秋时的捣衣声,诗词中常用以形容寒秋景象的萧索冷落。

[2]寥廓:即辽阔。这里指天空。

[3]楚台风:泛指清爽凉风。

[4]庾楼月:此处泛指秋月。

[5]担阁:即耽搁。

[6]阑:残尽。

【译文】寒冷的旅馆敲响捣衣的石砧,悲鸣的画角响彻孤耸的城郭,一派秋声散入无边的寥廓。东归的燕儿从海上飞去,南来的大雁向沙头降落。楚王的兰台有快哉之风,庾亮的南楼有皓然之月,眼前的景物宛然如昨。无奈我被束缚了名缰利索,无奈我被它将真情耽搁,可惜那些风流俊雅全都丢脱。当初随意在华表上书写谏语,而今误了我秦楼的誓约和承诺。睡梦觉来时,酒醉醒来后,总要深深地思索。

【赏析】这首词写秋景以抒愁情。上片写秋天寥廓,秋声悲切,秋鸟分离,秋风寒冷,秋月凄凉,一派悲秋景象,借以抒写下片难以排遣的愁怀。下片自白为名利世情所束缚耽搁,而虚放过多少欢娱安乐,深感后悔,大有退隐追仙之想,实际上是作者政治上失意时的一种厌倦和愁怨感的表露。但全词情感真挚、悱恻感人;语调凄哀清婉,手法空灵宛曲。

王安国(1208~1074年),字平甫,临川(今江西抚州)人,王安石弟。官至大理寺丞、集贤校理。与兄政见不合,且结怨于吕惠卿,安石罢相后,吕遂以郑侠事陷安国,夺官,放归田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