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本田与旧制浜松高工的缘分

浜松高等工业学校,任命关口壮吉为第一任校长,吸引着当地人的期待开学了。

关口校长考虑到浜松这块土地的特点,在教育方针的首位,打出了“自由启发主义”这块牌子。

具体的做法是,即使是校门的出入,也没有任何限制,使任何人都能够到这儿来学习。与其他学校不同,连门卫也不设,关口的座右铭是:

“学校嘛,不要弄得那么森严。不要让民众望而生畏。” 这对后来的本田,也有很大的启示。他的座右铭是:

“工厂不能游离于当地居民之外。所以本田的工厂,既不要围墙, 也不要雷达警报网。”

为此,许多本田技术研究所的工厂,也包括海外的工厂,在工厂的建筑场地之内可以自由出入。

然而,关口校长的“浜松理想主义”没多久就不得不放弃了。一方面是自主独立、自主主义的浜松,另一方面也是犯罪的多发地区。因为盗窃事件频发,不得不设置警卫。

尽管如此,仍然斗志昂扬的关口校长,把东京藏前高等工业学校毕业的当地的秀才高柳健次郎选拔为副教授。高柳健次郎只有 21 岁。这位高柳副教授从不足的研究费中,以浜松高工的名义,作出了享名全国的划时代的发明。

在《静冈大学工学部 50 年史》这一豪华本的书籍当中,有如下的记述。那就是“昭和五年,天皇陛下参观电视”的章节:

“⋯⋯在圣上陛下之前,说明电视并予以实验⋯⋯惶恐之至直到落泪。”

不必说,这是高柳健次郎的“终生最佳之日”的一幕。还年轻的昭和天皇,接受了高柳健次郎所想出的“电视”这一英语,这也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电视”这一英语,是高柳“发明”的这本身,在文化史上就是极大的功绩。附带说一下,在德语中已经有了相应的词。

在 NHK(日本广播协会)浜松广播会馆的前庭,现在仍然耸立着刻着“亻”字的碑。这是昭和二年,可以说是为了纪念在全世界电视“送像” 成功而建立的。

这一实验,是由浜松高工的高柳健次郎副教授来进行的,但在当时没有想到像今天这样的电视时代就要到来,所以没有出现想在资金方面援助这一实验的实业家。然而夸耀世界的日本的电视技术的源流,正是来自于浜松高工。而高柳却在推敲构思着如何转播因昭和十五年正处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而化为泡影的“东京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比赛全过程的电视转播。高柳就当时的情况,对我这样说:

“当时从 NHK 得到了巨款三百万元的研究费。因此浜松高工我以下的人员,都把户头儿转移到了 NHK 去了。有充分的自信在技术上能够完成电视转播,所以昭和十五年一听说东京奥林匹克中止了,就觉得全身像散了架子似的⋯⋯”

浜松“后特尼克斯”创业者堀内平八郎,就是受过高柳教育的。堀内发明的光电管多次受到了世界性的好评,特别是光电子倍增管,给测

定机械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

当时的浜松高工,与旧制帝国大学的工学部不同,其方向是比起理论来,更重视实利性的技术开发。雅马哈、河合乐器、本田技术研究所、铃木远州等主要的浜松系的企业,可以说没有一家企业不借助这个浜松高工之力的。

尽管没能成为浜松高工的正式的第一期毕业生,但本田与浜松高工的缘分却是斩也斩不断的。从东京阿特商会回乡开始办事业的本田,在技术上面临着穷途末路。于是在两年之间,成了浜松高工的夜校学员, 一天也不休息地坚持上学,从基础冶金学,学到了发动机理论。创办了浜松企业的众多天才的匠人们,尽管没有像本田那样成为听讲生,但一碰到困难,就往这所学校跑,找学校商量。

浜松所产生的实利主义、合理精神,尽管没有培育出大金融机关, 但对于可以自由地确定企业行动的浜松企业来说,却担负着至今为止的“技术中心”的任务。

本田于昭和二十七年,从浜松再次进京,把本社迁到了东京。原因之一,是当地没有坚实的金融机关,到东京可以把三菱银行作坚强的后盾。而浜松高工即使是经学制改革变成了静冈大学的工学部,但对本田技术研究所来说,仍然是所重要的学校。

已故的本田技研原副社长篠宫茂这样说过: “静冈银行等当地的金融机关和本田关系不好,但与浜松高工却关

系融洽。我在浜松高工毕业之后,没能马上找到工作。因此在学校里白帮了一段忙。不久之后,总算从助教升为副教授,有了一点点儿工资。可以说是个典型的穷学者吧。就这样从停战又过了四五年,这段时间, 本田常常到学校来。本田先生和教授们家家户户都很亲热。他总是那么嘻嘻哈哈地,性格开朗。在这中间,一位教授就对我说,本田先生想要我,问我去不。我觉得那位本田先生很好,于是就高兴地到本田技研工作了。我真高兴,正二巴经地有了薪水⋯⋯可是这位本田先生、本田社长生起气来可吓人了。但到了第二天,态度来了个骤变,竟又邀我一道吃饭。”

在本田技研工业中,本田之后,于昭和四十八年继任当第二代社长的河岛喜好,浜松高工机械系一毕业,就作为第一个大学毕业生入了本田技研。这位河岛喜好,对本田也好,对于本田家也好,都是个重要的存在。

与其说是入社,应该说河岛是滚到了本田的身边的。

昭和二十二年二月,浜松高工机械系的毕业生,就业极端困难。就是想在本地企业找份工作,各个厂家已经转换为军需生产,战争一结束, 就没有事情干了,哪有余钱去雇用刚毕业的学生呢。身为浜松的一家私立医院事务长的长子的河岛喜好,是为这种就业难所困惑的学生中的一个。唯一的一个弟弟进了名古屋高等商业学校(现在的名古屋大学), 住在名古屋高商的集体宿舍里。他偶尔带上浜松土特产品到弟弟的宿舍去看弟弟。那时弟兄二人约定,得尽快找个工作,好让双亲轻松一下。

河岛喜好多次听到教授们说:“本田这个人很有意思。他是个天才, 将来说不定有伟大的发明。”

本田在浜松,已经是有名的实业家了。因为本由于昭和十二年创办

的制造活塞环的东海精密机械重工业,在战争前不久成为军需工厂,已经壮大为有数千人干活儿的“大企业”了。但不知为什么,一停战,社长本田却把东海精机的全部股份,都卖给了丰田自动织机公司了。他拿着这笔钱暂且什么也不干地东游西荡。在这一点上,本田不像传说的那样,从穷光蛋一跃而创办了本田技研。河岛所偶尔听到的,是这位本田停止了一年间的东游西荡,开始创办新的事业。于是通过父亲的朋友, 决定去拜访本田。

使人觉得不像个浜松的大企业——东海精机的原社长,本田在轻松的气氛下接见了这位年轻的学生。其晤面的情景有一半虽然近于风传, 但大致上是这样的:

河岛喜好的入社考试,是在当时称为文化住宅的二室一厅的本田家的客厅的被炉里进行的,是与披着件棉袍的老爷子本田一对一地进行的。

大眼珠子滴溜转的河岛喜好,是个礼貌周全的学生。还不谙世故的河岛仿佛说自己憧憬本田。河岛的态度和人品,一眼就被本田看中了。 “那么,你明天就来吧。已经快要毕业了,学校那边可以慢慢地不

去了吧。”

就这样,河岛喜好“合格”了,他成为本田技研的第一个被录用的大学新毕业生。但这故事仿佛是本田对舆论界的口头应酬话。事实上似乎是经过应有的介绍而决定采用的。

这且不说,被称为阿喜的河岛喜好,可以说就是小型的本田。只是与无神论者的本田不同的是,他是个受过洗礼的基督教徒,但在技术方面的热情,不次于本田。他毫无怨言地帮助本田通晚接着通晚的研究。偶尔挨打受骂的河岛,在打骂声中成长起来。幸子夫人也相信和喜

欢河岛喜好。一方面兼任孩子们家庭教师,阿喜忙得很。当上设计科长的阿喜开始了热烈的恋爱。紧随阿喜之后,静冈大学工学部的旧浜松高工的学生们,接二连三地加入了本田技研。其中之一,就是成为本田技研的第三代社长的久米是志。在这些晚辈的眼睛里,年轻的河岛科长的忙于恋爱和忙于工作的身影,看上去极其有人情味儿,便自然而然地昵称之为“大哥”了。

阿喜的恋人,是在日本乐器制造公司(现在的雅马哈)的钢琴科工作的 OL。浜松有人作证说,在下班的时候,常常看到在日本乐器公司的正门,等待着恋人出来的河岛的身影。有趣的是,雅马哈的钢琴科长, 就是在名古屋高商毕业之后加入了雅马哈的他的唯一的弟弟河岛博。这位弟弟河岛博,后来出息当上了日本乐器公司的社长。尽管哥儿俩当上了浜松的有代表性的企业本田和雅马哈的社长成为话题,但河岛博与雅马哈的晚辈川上源一的意见不合,辞去了社长宝座。现在的河岛博,应中内功绝缘材料会长之请,担任了该会的副会长。

就这样,通过河岛喜好,本田与浜松高工的缘分,就斩也斩不断了。在浜松高工建校的那一年进京的本田,连想也没想到,从学历和资历的不足,到后来竟有了高不可攀的浜松高工毕业的同等学历的如此深缘。

而且在即将告别人世前的平成三年七月,被联名为静冈大学工学部的 70 周年纪念的发起人时,他该是感慨万千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