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对原子的认识

19 世纪初英国科学家 Dalton J 总结各种元素化合时的质量比例关系, 提出了原子学说,他认为物质由原子组成,原子不能创造,也不能毁灭且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割,它们在化学反应中保持本性不变。**同一种元素的原 子质量、形状和性质完全相同,不同元素的原子则不相同。**他为原子描 绘了一个最初的模型,并且合理地解释了化学反应所遵循的质量关系,从物质结构的微观角度揭示了宏观化学现象的本质。因此,原子学说的提出在化学发展史上具有重大的科学意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许多新的实验现象的出现,尤其是电子、X 射线和放射性现象的发现,使人们修正了原子不可再分割的观念,进而探讨原子的组成及其内部结构的奥秘。

19 世纪后期,物理学家在研究低气压下气体的放电现象时发现了电子, 进一步的实验又证明电子是一种带负电并具有一定质量的微粒,电子能从各种不同物质中分离出来,说明电子普遍存在于原子中。既然电子是原子的一个组成部分,电子又是带负电荷的微粒,而整个原子是电中性的,说明在原子中还存在着某种带正电荷的组成部分,而且它所带正电荷的电量必定和原子中所含电子的负电总量相等。1911 年英国物理学家 Rutherford E 通过α 粒子散射实验证明,原子中这个带正电荷的部分集中在一起,被称为原子核。在此实验的基础上,Rutherford E 提出了带核的原子模型:**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带正电荷,并位于原子中心,电子带负电荷, 在原子核周围空间做高速运动,**就像行星绕太阳运转一样。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简称核电荷数)与核外电子所带负电荷总量相等,所以整个原子是电中性的。原子很小,原子核更小,如果把原子看成是乒乓球体,则原子核只有大头针尖大小,所以,原子内部绝大部分是空的,而原子的质量几乎全部集中在原子核上。

原子核也具有复杂的结构,它由带正电荷的质子和不带电荷的中子组 成。因此,核电荷数由质子数决定,核电荷数的符号为 Z:

核电荷数(Z)=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有关电子、质子和中子的基本数据如下页表。

由于电子、质子、中子以及原子质量都很小,计算不方便,因此,通常

用它们的相对质量来计量。国际上选用12C = 12作为原子量标准,即以一个

12 C原子的质量 (1.9927 × 10-26 kg) 的1 / 12

粒子

质量/kg

电荷/c

电荷/e

电子

9.1093897 × 10-31

- 1.60217733

- 1

质子

1.6726231 × 10-27

+1.60217733

+1

中子

1.6749286 × 10-27

0

0

定义为原子质量单位(atomic mass unit,u),1u=1.6605402×10-27kg。电子、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分别为 0.00055u,1.00728u 和 1.00866u。如果电子的质量忽略不计,原子的相对质量的整数部分就等于质子相对质量(取整数)和中子相对质量(取整数)之和,这个数值叫做质量数,用符号 A 表示,中子数用符号 N 表示,则:

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因此,只要知道上述三个数值中的任意两个,就可以推算出另一个数值来。例如知道硫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16,质量数为 32,则:

硫原子的中子数=A-Z=32-16=16

归纳起来,如以A X代表一个质量数为A,质子数为Z的原子,那

么构成原子的粒子间的关系可以表示如下:

 质子 Z个

原子( A X)原子核中子 (A − Z)个

Z  

核外电子 Z个

具有相同质子数(即核电荷)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为元素。迄今已知元素的数目为 111 种。同种元素的原子的质子数相同,但中子数不一定相同, 因此其质量数也可以不相同,这些具有相同质子数而有不同质量数的原子互为同位素。例如氢元素有3种同位素: 1H,2 H和3H,分别称为氢

1 1 1

(氕)、重氢(氘)和超重氢(氚),氘和氚是制造氢弹的材料。元素铀(U)

234U, 235U, 238U3种同位素,235U是制造原子弹的材料和核反应堆的

92 92 92 92

燃料。在天然存在的某种元素中,不论是游离态还是化合态,各种同位素所占的原子百分比一般是不变的。我们平常所用的元素原子量,是按各种天然同位素原子所占的一定百分比算出来的平均值。例如氧的原子量可按下表所列的氧同位素丰度(百分比)和原子质量(以 u 为单位)求得:

氧的同位素

丰度

原子质量/u

16 O

0.99759

0.00037

0.00204

15.99491

16.99913

17.99916

8

17 O

8

18 O

8

氧的原子量

15.9994

我国化学家张青莲教授长期从事同位素和原子量测定工作,他主持的科研小组自 1991 年以来曾对铟(In)、锑(Sb)、铈(Ce)、铕(Eu)、铱(Zr) 等元素的原子量进行了精确的测定,他们的研究成果已被国际原子量委员会采纳使用。

原子的组成和内部结构的奥秘被逐步揭示以后,接踵而来的问题是原子核外电子是怎样运动的?是否仍然可以用经典力学来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