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写说明

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已经远远超过生活和生产的范围,国家和地方的某些法律和法令以及某些政策和法规的制定,都具有明显的科技背景,因此文理渗透已成不争的事实。研究文史、政法、财经等类专业学生的科学素养教育计划,编写切合他们需要的实用教材已是当务之急。

国家教委高教司和高等教育出版社于 1994 年初曾召开过“关于为高等学校文科、财经、政法类专业学生开设化学选修课的教学和教材建设”的研论会。会议由北京大学唐有祺教授和北京医科大学王夔教授主持。会后由他们指导调查研究和教材编写,高等教育出版社并将此作为教材研究项目列入了出版计划。

本书取名“化学与社会”,意在使学生透过作为科学之窗口的化学了解自然科学在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了解化学科学在发展过程中与其他学科相互交叉渗透的特点;了解化学具有实验和理论并重的传统等等。学生可以通过化学事例认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相互联系,提高科学文化素养。为此,本书系以当今社会最为关注的环境、能源、材料和生命等问题为经线,以化学基本概念为纬线,而进行选材和编写成的。突出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解。同时力求保持化学知识本身的系统性,力求由浅入深和循序渐进,使学生的化学基础知识有所充实和提高。

本书以现行高中必修的化学和物理知识为基础,对若干重要的基本概念

(如原子结构、周期律、化学键、化学计量、烃及其衍生物等)作必要的复习和适当的提高。有些内容单独设节,有的则安排为阅读材料或注解。有些扩展性的内容用小字排印,供学生选读。各章都介绍一些课外阅读资料,全书有一些推荐参考书目,可供学生参考。总之,教材内容的安排具有较大的弹性,可以按不同的教学要求适当取舍。

本书由唐有祺、王夔主编。全书共 12 章,大致可以分为 5 个部分。其中第 1,2,3 章为能源篇,由张泽莹、华彤文执笔,王彦佳为能源问题提供参考资料和部分初稿;第 4,5 章为环境篇,由袁婉清执笔;第 6,7,8 章为材料篇,由施开良执笔;第 9,10 章为生命篇,由袁婉清执笔;第 11,12 章为科学方法和回顾展望,分别由廖正衡和张泽莹执笔。宋心琦曾多次参加编写研讨工作会议,并审阅全文和提出修改意见。华彤文对全文作了必要的协调、修改。

编写大纲和内容取舍虽经反复研究、讨论和修改,但由于缺乏教学实践, 书中还存在不少缺点和错误,欢迎担任这门课的教师和选修这门课的学生都参与进来,使它日趋完善,成为一本具有特色的教材。

刘啸天作为责任编辑为本书的出版付出了辛勤劳动,李维平为本书描绘了附图,王喆为本书作了封面设计,在此一并表示衷心感谢。

编者 199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