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规范教育

行为规范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使中小学生对行为规范达到内在性理解的水平。行为规范有助于促进学生个性社会化的发展。社会生活中是有许多的行为规范需要人们去遵守、去适应,否则就处处碰壁。及时有效地对中小学生进行行为规范的教育和纪律生活的锻炼,可使他们受到好的训练,进入社会后游刃有余,这就是说提高了他们的社会成熟水平。行为规范教育有助于促进学生道德良心的形成。道德良心是一个人内化了的道德责任感,是个人对自己行为所负道德责任的情感上的道德评价。行为规范教育会促进外部行为要求内化为道德良心。如果没有行为的外部形式,没有行为规范教育,学生就难于形成道德良心。行为规范教育有助于促进学生情绪的稳定性和行为的可控性。当学生有明确的行为规范指导后,思想就会稳定下来,行为也有“法” 可依,因而能稳定下来。行为规范教育有助于促进学生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整个行为规范教育与纪律生活锻炼,可以使学生的自学性、独立性、自制力、坚持性等良好个性心理品质得到更好的培养。

针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教育有以下的几个特点:

**一是行为规范教育的指导性:**行为规范必须通过学生的内化才能形成习惯,教师的指导必须和学生的经验结合起来。行为规范的指导必须和学生的需要相结合,因此,训练不能离开指导。

**二是行为规范教育的规范性:**教育是把人类积累的社会文化和规范意识传递给下一代。行为规范更明显地具有世界性、全民性和民族性。从我国国情出发,它当然必须有社会主义的内容,但在很大程度上是全人类所能共同接受的基础文明。它必须是“传统的”,也必须是现代的。另外,如果没有这种规范性,那么也有可能把希望削弱的东西重新强化起来,这应该引起我们极大的注意。

**三是行为规范教育的选择性:**所谓选择性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学生心理和社会的需要;选择当然包括被动选择和主动选择。前者包括教师的言传身教,严格训练和学生的模仿学习、后者体现了可选择性、泛指性和暗示性,更能为学生尤其是中学生所接受,也就更有感染力。那么,我们完全可以帮助学生形成一种“小气候”、“小社会”,从而优化学生成长的环境。

**四是行为规范教育的实践性:**行为规范教育当然必须归结和依赖于学生的社会实践。然而这种实践必须是广义的,还要和学生的自身经验、社会

生活、发展个性过程的各种活动结合起来。

**五是行为规范教育的具体性:**行为规范教育必须具有具体可行的特点。养成教育的“起点低一些、坡度小一些、要求细一些、效果实一些”的观点,正是为了更贴近生活、更能为学生所接受。但是这种具体教育必须是系统而不零碎,实际而不繁琐。这仍有待于行为规范体系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