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的人际交往

中学生一般比较注重友谊,渴望众多的知心朋友。然而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也有的同学因择友不慎反而害了自己,或者增添烦恼。因此,正确地慎重择友是涉世尚不很深的中学生朋友应该注意的一个问题。

学生在班集体内外的学习、劳动、游戏等活动中与他人展开交往时,都有一定的出发点,通常取决于三方面的因素:一是在特定交往情境中所抱的交往目的和充当的角色,二是已有的社会地位及其在交往范围中的认可程度,三是自我评价和自我感觉水平。

由于交往目的不同,学生的交往就有自由交往和角色交往的区别:自由交往也就是情谊性交往,它是学生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通过选择与他人开展的私人交往;角色交往则指学生在正式场合充当一定的角色并肩负为他人、群体和集体提供服务的使命而进行的交往。

学生的发展自我意识过程中都在不断学习自我评价。由于交往经验的不同以及诸外因素的综合作用,学生掌握着各不相同的自我评价尺度,并形成大相径庭的交往自信心水平和交往态度。

对于某一学生来说,交往圈就是由他经常见面交谈并保持联系的人组成的群体的总和。这就是说,构成交往圈的基本要素是群体。比如说:班级群体、小组群体、伙伴群体等。需要指出的是,在某一学生交往圈的结构中,

总是存在着一个“最近交往圈”。它由这一学生最愿接近、感到最有意义的人及其代表的群体组成。通常,他与这些人或群体交往的频率最高,能较为畅通地与其开展精神价值交往,对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发展的影响最大。为此, 改变学生的“最近交往圈”的结构,是指导和校正学生交往的重要手段。

学生的交往同样是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展开的。交往的时间条件包括:1.特定的时间段:白天或晚上,课上或课后,班内或班外,校内或校外;2.展开交往的的特定人物是否在场:如教师、同学、家长或其他人等在场时的交往,抑或只有两人进行的交往;3.展开交往的次数,即交往频率; 4.交往的持续时间。交往的空间条件包括:1.交往主体所处在广义的空间, 即学校和社区;2.狭义空间是指交往主体直接接触的,如教室、走廊、自己的房间、校园一隅、街道一角等。

学生交往的主要手段是语言,作为交往工具的语言具有表述、感召、描绘等多种功能,除了语言以外,交往的动觉语言和触觉语言等也是交往的重要条件。

当今的学生在交往时还常常借助一定的物质手段,如贺年卡、相片、书刊、文具、仪器、甚至钞票等。

学生的交往内容就是主体交流的信息,它包括认识性和情绪评价性两个方面,一般涉及如下方面:

一是学生生活中的重大事件:学习的成功与失败、班集体和其他集体的大事、知心朋友的大事、家庭生活中的大事;

二是学生生存的对象范畴、生活内容、生活方式和具体的学习环境; 三是关于自我的形象、品行、社会地位、近期目标、未来职业、择偶标

准等;

四是学生生活中富有情感色彩的方面:对某事物或某人的态度、印象、感觉、体验;

五是关于时尚精彩影视、流行音乐、体育竞技、通用口语、趣闻轶事等; 六是抽象的理论问题:人的本质、思维方式、方法化、人生观与世界观

等。自然,这些方面在构成特定的交往内容时所占的比重是不尽一致的,这主要取决于交往内容的“主导身份”,即交往过程中有情感方面和理智方面占主导地位的那部分内容,它构建和决定着交往主体的内部交往计划。

七是世界性问题:科技进步、经济发展、核威胁与裁军、大气污染与生态平衡、战争与和平、人口问题、政局变动等;

八是有关伦理道德和社会进步的论题:人际互助与对立、利他与利已、异性关系、社会公正、民主与法制、对传统的褒贬、祖国的前景等;

通常,学生与周围人们的交往是以对话的形式展开的。对话有内容对话和外部对话两种。从另一角度看,作为学生交往形式的对话又可能划分为四种类型:礼节型对话;信息型对话;争辩型对话;坦诚型对话。

这四种类型作为学生的交往形式时,具有两个特点:第一,后一种类型的对话都较前一种类型更为深入,即在交往层次上是逐步递进的;第二,最后一种类型的对话兼有礼节型、信息型和争辩型对话的基本特征。因此,对话类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交往深度。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学生交往的结果是形成一定水平的人际关系,并促进隶属群体人际关系体系的改变。此时,主体与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便由外在的、显现的方面彻底地转化为内在的、本质的方面了。

由于上述各结构要素的质与量上的差别,由于它们相互之间的作用,它们在特定情境中构成的系统,即学生的交往过程,就会呈现纷繁复杂的姿态。

**一、朋友应当是多层次、全方位的。**中学生应当结交多种类型的朋友, 以满足各方面之所需。如:能够直陈自己的过错失误,开展批评的诤友;能直陈自己指点迷津,使自己少走弯路的导师;能相助于危机、困难之时的患难之友;能与自己一同从事感兴趣的文娱体育活动的娱乐型朋友等等。从而为自己的发展与个性的完善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青少年特别要注意多交学习上能互助互励的同学为友。

**二、中学生在交往中应当把握好择友的标准。**如:具有共同的志向、 兴趣,崇高的品德,能以心相见,真诚相待,诚实、可靠、正直,具有渊博的学问,在某一方面强于自己等等。由于现实生活中同时具备几种条件的理想的人是很少的。因此,不宜追求十全十美,否则就难以获得朋友。对于一些性格不同,兴趣有异,有某些不足的人,也可适当接触了解,既可使你加深对各种各样人的了解,培养与各种人打交道的能力,同时也可弥补自己的某些不足,寻觅到可交之友。因此,对于这些标准宜灵活掌握。

**三、珍惜友谊,发展感情。**不管什么时候,都要与人为善,珍惜友谊。 需明白:“有很多良友,胜于有很多财富。”有的人交友像晴蜒点水,或猴子掰苞谷,不能深入下去,满足于泛泛之交,或者见异思迁,喜新厌旧;忽视朋友的情感,以自我为中心;有的搞实用主义,需要时为朋友,用不着时成路人,一旦有点矛盾就翻脸变敌人,这些中学生们都应当加以注意。

**四、正确认识、深入了解对方。**与别人建立某一类型的朋友关系,必须建立在较全面、深入认识了解的基础之上。可通过直接接触,侧面打听等多种渠道和途径,及其一贯的为人处世态度达到真正了解,以便根据对方的实际情况及其意愿决定可交还是不可交,并确定朋友的类型。

**五、交朋友要积极主动出击,不宜消极坐等。**交友需要相互间的双向 交流与交往。要交上朋友,得有一定的主动精神,可利用课后,学余时间多与同学谈心,互相交流情况、信息、思想及感情,取得相互了解与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