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抑制和消除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中的消极因素

社会环境中的消极因素是造成青少年不良交往的重要条件之一。青少年

既是社会的一员,他们的交往就不能不受社会其他成员的影响。从我国目前的社会环境来看,还的确存在很多交往上的消极因素。一个值得注意的社会原因是待业现象的存在。青年待业,使其精神苦闷,强化了他们进行社会交往的意念,充裕的时间又为他们的社会交往创造了条件,他们易受坏人的拉拢腐蚀,从而形成不良的交往。由于不良的交往这一社会现象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的特点,由于社会消极环境因素的存在,使青少年的不良交往类似割青草,很难根除。可见社会消极因素对青少年不良交往的影响绝不能低估。不正确的家庭教育对青少年的不良交往也有特殊的影响。家庭是社会的

基本细胞,也是青少年开始交往的起点,家长则是他们的第一任教师。事实证明,青少年的不良交往同家庭教育的不当分不开。

  1. 有些家长不重视子女的交往活动,对自己的孩子参加不良交往听之任之,致使青少年滑进不可救药的漩涡。

  2. 有些家长对孩子的交往没有放任自流,而是严加约束,但往往方法不当,简单粗暴,采取棍棒教育方式,以为不打不成器,致使学生无法忍受, 逃离家庭,浪迹社会,到“哥儿们”当中寻求温暖。这一现象也十分普遍。

  3. 有些家长和孩子的观念差异大,思想不能沟通,甚至对立,孩子为摆脱困境而混迹于社会。处于这种情况下的青少年空虚幼稚,在十分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极易受人之骗或与一些有劣迹的青少年交往,走上邪路而不能自拔。

  4. 有些家庭缺乏家庭温暖,从而促使孩子在不良交往中获得感情上的“满足”。

  5. 有些家庭本身的不良的交往影响着孩子的交往。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家长的不良交往无疑会直接影响孩子的成长。从仿效成年人的不良交往开始,青少年会很快地形成自己的不良交往。

抑制和消除社会和家庭环境中的消极因素是极其重要的,因为青少年时期是他们辨别能力、控制能力、抵抗能力比较薄弱的时期,所以为了对未来负责,防治青少年的不良交往,就必须根除社会和家庭环境中的消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