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同学间的互助友爱之情

一个和谐的班集体,除融洽的师生关系外,还需要有一个互尊互助,团结友爱的同学关系,这也是班级气氛和谐、集体有向心力的关键之所在。

那么怎样培养学生之间互尊互让、和睦相处的情感呢?

  1. 创设友谊情境,指导学生交往。在班级中,有的学生朴实厚道,从不斤斤计较;有的学生待人热忱,愿意主动帮助别人;有的学生内向持重, 能冷静处理同学间的矛盾。对这些学生个性心理品质中的优点,班主任应及时进行表扬,以形成正确的班级舆论。在指导学生交往上,班主任要悉心创设交往情境,组织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鼓励学生特别是那些不善交往的学生介入交往,并让他们懂得,互助友爱是集体中必不可少的,应该理解别人, 关心别人。

  2. 及时发现并引导学生中自发形成的各种非正式小群体。学生的交往也如成人一样,不可能是等距离的,在班集体内外客观地存在着各种由学生自发形成的非正式小群体。对此不应感到大惊小怪,也不能采取硬性拆散的措施。在一定意义上说,它是学生选择性交往的结果,是建立情谊关系的基地。然而恰恰是这些小群体在某些时候、某些场合左右着班级的局面,造成了同学之间你我亲疏的不团结。对这类小群体,班主任要运用教育艺术,及时予以引导,可采取情感疏通、“角色换位”等方法,引导他们扩展交友范围,将个人的情感融于集体之中,同时干预不正当交往,从而减少离心力, 维护班级和谐的局面。

  3. 做好个别学生的工作。在一个四、五十人的班级里,总会有几个有点怪癖的学生,他们明显地表现出与班级大多数人的不协调,对集体持一种漠然的态度。对这样一些学生,班主任要给予特殊的关怀,小心翼翼地抚平他们心灵上的创伤,使他们感到,这里是一个温暖的集体。在这个集体里, 无论谁有了难处,都会得到大家的帮助。这样就会在学生心中树立起一个美好的形象,播下团结、友爱的种子。

  4. 让集体充满友谊和爱。学生的集体主义思想,是在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中产生的,是在生动教育情境的感染下、正确舆论的影响下形成的。因而,在开展内容充实的集体活动中,应当重视使活动成为集体评价的对象, 在形成正确的集体评价的同时,激发学生的自尊感,友谊感和集体荣誉感, 使每个学生自觉地把自己融于集体之中,逐步养成关心他人、关心集体的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