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的关键时刻*

1947 年 7、8、9 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

攻。当时刘伯承司令员、邓小平政委奉命率晋冀鲁豫野战军一、二、三、六纵队担任战略突击队的任务,实施中央突破。

当时敌人虽然在装备和兵数上仍处于优势,在两翼仍保持着

攻势,但党中央、毛主席审时度势、洞察敌军的有生力量已经受到很大损失,敌人战线的中央已经转入防御,蒋军必败我军必胜的局面已经形成, 新的大革命高潮已经临近,我军转入战略进攻的时机已经成熟,便毅然决然转入战略进攻。这一决策,对扭转整个战局有决定的意义。在这样的形势下转入战略进攻,而进攻的样式又是千里跃进,釜底抽薪,因而,担任战略突击任务的部队,就不免碰到很多险关。

鲁西南战役旗开得胜,但在捷报声中,埋伏着危机。譬如:羊山

战斗迁延,蒋介石认为刘伯承部攻不下羊山,则鲁西南会战共军即系失败;蒋介石又继续从各地抽兵向我围攻:敌人阴谋水淹我军。真是一波三折。

这时刘邓首长的决心是:

公开揭露蒋介石决堤的罪恶阴谋,呼吁各界人士起来制止;集

中全部兵力,迅速攻歼羊山敌人;不在鲁西南恋战,提早跃进大别山。于是三折之波平伏下去了。*本篇是李达同志 1982 年为《刘邓大军征战记》撰写的回忆文章,发表

于该书第 4 卷,1990 年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

在进军途中,刘邓指挥部进到汝河北岸时,遇到前有阻师后有追兵的险情。这是战略进军中遇到的最大难关。刘邓决心在当面敌人中间杀出一条血路,冲过去,于是,“狭路相逢勇者胜”了!过了汝河一关,又是淮河一关。刘邓指挥部在河边的一个小屋子里开紧急会议,最后邓小平同志说:伯承和际春先渡过河去指挥部队展开,李达组织渡河,我来对付后面的追兵!刘司令员当即定下决心说:政治委员说了就是决定,立刻行动!在掌握了水情之后,部队终于全部渡过了淮河,胜利地进入大别山。于是,许多出于天意民心的神话传开了。我军在大别山取得了战略展开和中铺、张家店、高山铺等歼灭战的胜利之后,敌人集中了 33 个旅对大别山作重点进攻,刘邓决心以二、三、六纵坚持大别山内线斗争,而以新来大别山的十纵、十二纵和原在大别山的一纵,在桐柏、江汉、淮西三区作战略再展开,蔓延游击战争,在陈唐〔1〕、陈谢〔2〕两兵团发动平汉战役的协同下,内线坚持与外线拉敌相配合,以打破敌人的围攻。这一决心下得很紧急,而且立即付诸实施,同时为了适应战斗环境,把刘邓指挥部一分为二。于是,敌人对大别山重点围攻的阵势被撕破了,我军在江淮河汉 4500 万人口的广大地区在战略战术上都展开了,迫使敌人防线从黄河退到长江,退了 ID00 里。在这个期间,大别山内线坚持和外线展开的部队和地方工作干部,斗争都是十分艰苦和英勇的, 他们高度发扬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釜底抽薪,不怕烧手”的精神; 许多中华民族的英雄儿女在斗争中牺牲了,他们将永垂青史!在这险恶的斗争环境中,锻炼出许多优秀的干部和战士,他们成了部队的坚强骨干。南征大军拖瘦了,但比之以往更加壮实了。在这样的艰苦斗争环境中,树立良好的作风和风气,坚决而切实地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紧紧依靠人民群众, 是在敌人战略要害地区立足生根取得胜利的根本大事。在大别山,刘邓多次

在讨论地方和部队工作的会议上,着重指出:“必须树立一种艰苦朴素,实事求是,给群众做好事的作风和风气。必须反对一种浮夸、浪费、奢侈、铺张,不给群众做好事的作风和风气。”并且指出:“如果能这样做,我们就为党为人民造福万代,否则就对党对人民贻害无穷。”这种树一代人之新风的远大思想,一直指导我们前进。

刘邓首长说,如果我们部队没有良好的纪律,就和国民党军队

一样,人民也要反对我们。邓小平政委多次向部队干部阐明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含义。他说:“党的路线,党的政策,在全军中人人能够办到和必须办到的,就是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这是毛主席在开始创立红军时就规定下来的,把军队的三大任务集中了一下,能够适合每个军人都能够做到和必须做到,即把打仗集中成为一切行动听指挥,把群众工作集中成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把经济集中为一切缴获要归公。把我们的任务和政策具体化到八项注意中去,如对人要和气,是反对军阀主义;买卖公平是工商政策;不搜俘虏腰包是俘虏政策等等”。他强调指出,“把三大纪律八项注意都做到了, 一个革命军人才是够了格,只靠冲两个锋,是不够格的”。在大别山敌人集中 33 个旅对我作重点“围剿”的时候,邓小平政委和李先念副司令员每到一地都亲自检查三大纪律八项注意。邓小平同志指出,群众最痛恨的就是抛撒粮食,抛撒稻草,到处屙屎,还有住群众内房。后来,他去参加中央 9 月会议的时候,从西柏坡写信回中原说:“毛主席在几次会议及谈话中,提出全党当前任务为:‘军队向前进,生产长一寸,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四句话,但强调指出,加强纪律性,即克服全党严重存在的无政府无纪律状态, 为保障前两任务及革命胜利之中心环节。”

1947 年的南征及南征后一年的艰苦斗争,转瞬过去 30 多年

了,这场斗争,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有益的东西,尤其是艰苦朴素,实事求是,为人民做好事的作风和风气,遇事在关键时刻正确迅速定下决心付诸实施的作风和气概,“釜底抽薪,不怕烧手”的献身精神,严格的组织性和纪律性。注 释〔1〕陈唐,指陈士榘、唐亮率领的华东野战军西线兵团。

〔2〕陈谢,指陈赓、谢富治率领的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四纵队、第九纵队、第八纵队二十二旅及西北民主联军第三十八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