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方法:以灌输为主,还是以引导为主?

在德育中,灌输与引导都是需要的,对此大概不会有什么争议,问题在于,以什么为主。鉴于前些年思想政治工作淡化,有人便提出“还是需要灌输”。我们并不一概反对灌输,在某些时候,动之以情而晓之以理的灌输, 往往会收到震撼人心的效果。然而一味灌输的结果,德育未必随之真正强化。作为德育的常规方法,还是应以引导为主,这不但符合德育中因势利导的原则,也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

最后一条便是“保密”:“在自然而然的气氛中对学生施加教育影响,是使这种影响产生高度效果的条件之一,换句话说,学生不必在每个具体情况下知道教师是在教育他。教育的意图要隐蔽在友好和无拘无束的相互关系气氛中。”有人把列宁针对工人运动中社会主义思想启蒙而提出的“灌输”原则, 简单地套用于当代中学生的教育,用心固然良苦,效果未必如意。“一个不高明的教师向学生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学生自己发现真理。”(第斯多惠)我们的教育目的一定要明确,但我们的教育痕迹最好淡化,而春雨润物的德育感染往往比慷慨陈词的德育说教更为奏效——德育辩证法正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