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给自己找了个“帮助人”

我几乎每天都要接到对万同的“举报”—— “李老师,万同一上课就摇我的桌子。”

“李老师,万同把撮箕、扫帚搁在教室门上面,同学一进教室便挨砸。” “李老师,万同抢我的钢笔,我叫他还我,他就说要放我的血。” “李老师,万同今天自习课上拿出一张女同学的照片,向我们炫耀说是

他的女朋友。”

⋯⋯

我班第一次试行无人监督考试,全班绝大多数同学经受了考验,就万同一人偷偷翻书作弊。气得我当即上报政教处,给了他一个警告处分!

看来,是得采取措施了!这天,我打算下午放学后,把万同留下来,狠狠批评一顿,然后在班上给他指定一名“帮助人”,督促其每天在校遵守纪律。

但是,在去教室的路上,我脑子里闪过一个念头:这个教育措施可不可以换个角度来实施呢?

我决定试试。

走进教室,我对学生们说:“这段时间,一些同学表现得不好,为班上抹了黑。当然,也许这些同学已经感到惭愧了。今天我准备留下一些同学谈谈心。这样吧,凡是觉得自己最近表现不好,而又愿意接受李老师帮助的同学,请举手。”

几个比较调皮的学生陆陆续续举起了手,我看了看万同,他没有举手, 但他有一只手扶着脑袋,好像欲举又止。

我知道他此刻的心理状态,便有意问大家:“还有没有啊?”

学生们的目光不约而同地射向万同。万同埋着头,迟疑了一下,终于把手举了起来!

“好,这些同学主动请求李老师的帮助,他们是高尚的!”我对全班学生说道,“让我们用掌声鼓励他们的勇敢!”

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我说:“李老师将满足每一个举手同学的愿望,尽量帮助他们。今天, 我就先留万同同学谈心。”

万同在我办公室温顺地坐下了。此刻,在我的眼中,他不是被我当着全班同学“揪”出来的“后进学生”,而是主动请求我帮助的渴求上进的学生。

我和蔼地问道:“你是不是表现不好啊?” “就是。”他重重地点了点头。 “怎么样的不好呢?”我仍然很和蔼地问。 “我上课老坐不住⋯⋯还爱欺侮同学⋯⋯还,还骂人。还有,还有⋯⋯”

他很认真地边想边回答。 “你是不是进中学才这样的啊?”我又问。

“不是。我小学就一直是这样。” “你说说,小学时你犯了错误,老师怎么教育你呢?” “扇耳光!”他不假思索地说道,“还有吃粉笔,还有用透明胶布把嘴

贴上,或者把我撵出教室⋯⋯”

我心里一惊:居然有这样的手段!不过,由此也可看出小学的万同是何等地让老师伤透了心。

我问万同:“那么,你希不希望李老师也这样体罚你呢?” “当然不希望啦!”

“好,李老师向你保证,无论你今后犯了多大的错误,我也决不会打你, 也不会用不文明的语言骂你。”

他抬起了头,很感动地看着我。 “可是——”我话题一转,“为什么从小学到现在,你老是改正不了自

己的缺点呢?请继续说实话。” “我实在是控制不住自己,真的。”他眼里闪烁着真诚的苦恼,“有时

我提醒自己,一定要管好自己,可过一会儿又忍不住动了起来——我真恨自己!”

无论是课堂上的“声东击西”,还是课间的霸气十足,那个万同无疑是真实的;而这时候,满脸纯真说“我真恨自己”的万同也是真实的。如果教育者否定学生的两重性甚至认为学生的真诚不过是在演戏,那么,教育者不但低估了教育的复杂性,而且还会伤害学生心灵中渴望做“好人”的道德萌芽。

——我决心尽最大努力扶持万同心灵中这棵弱小的萌芽! “好吧,我们现在一起来想想办法,怎样才能使你控制住自己?”我说。万同想了想,说:“李老师,您和我一起上几堂课吧!随时提醒我。” 我笑了,反问道:“那我还备不备课,改不改作业呢?”

他也笑了,又说:“这样吧,您在教室后门上掏个小洞,这样可以悄悄地在外边看我的表现。”

“我不想当特务。”我说。 “那您说怎么办?我听您的。”他用期待的眼睛看着我——此刻的万同

真是可爱极了!透过他的眼睛,我看到善良的星星之火正在他心灵深处燃烧。“我给你找了两位老师,让这两位老师随时提醒你别违反纪律。”我严

肃而诚恳地对他说道,“一位就是你自己——每个人的上进心和意志都是自己最严厉的老师;另一位呢?是你的同学——我打算给你安排一位‘帮助人’,由这位同学随时注意你的表现并提醒你改正。之所以叫‘帮助人’, 就是说,这位同学是出于对你的爱护而帮助你进步的。你不是想叫李老师和你一起上课吗?你的‘帮助人’就相当于李老师。”

万同很高兴,连忙问我:“李老师,你快说,我的‘帮助人’是谁?” 看着他那急切的样子,我脑子里又转了个弯:与其由我给他指定“帮助

人”,不如让他自己给自己找“帮助人”,这样他在教育过程中的主动性更强,效果可能会更好些。于是,我说:“这个‘帮助人’,由你自己在班上找。条件是:第一,你最信任的人;第二,他比你表现得好;第三,他又坐在你附近。”

他认真地想了一会儿,说:“就请我的同桌同学袁夏,行不行?” “你自己觉得行就行。”我又告诫他说,“不过,袁夏是个女同学,你

可不能欺负她呀!” “保证不会!”

我又说:“袁夏怎么‘帮助’你呢?她每次上课时要提醒你好好学习, 不要违纪;每天下午放学时,在‘家校联系本’上向你的妈妈写上你当天在校的表现。”

“啊?”他十分不愿意“帮助人”写“家校联系本”,因为他担心自己表现不好而被家长知道。

我耐心地对他说:“前不久,我七岁的女儿因腿病住进了医院。医生说, 为了治好她的腿,必须做‘牵引’,就是把腿固定起来,一动不动。这是很痛苦的。我女儿哭着求医生别做‘牵引’,但为了疗效,医生非这样做不可。一周以后,我女儿的腿病大有好转,现在已经出院了。你想想,假如我当初因为心疼女儿而不同意给她的腿做‘牵引’,那么,也许我女儿现在还躺在医院里哭呢!”

万同懂了我的意思,说:“写就写嘛。”语气中还是有一点不情愿。 我又说:“其实,你不要把‘联系本’想象成‘告状本’。你的进步和

其他好表现,‘帮助人’也应通过‘联系本’向你妈妈汇报。”

万同完全同意了我的意见,爽快地说:“好吧!就从明天开始,我让袁夏随时监督、帮助我。”

最后我说:“今天,是你自己要求李老师帮助你,又是你自己给自己找了一位‘帮助人’。我相信,从明天起,你一定会有一个新的开端!”

第二天下午放学后,袁夏同学在万同的‘家校联系本’上这样写道——

阿姨:

万同请我做他的“帮助人”,督促他遵守纪律。以后我每天都会给您汇报万同的在校表现。万同今天大有进步,语文课还主动举手发了一次言,受到李老师表扬。但他地理课表现不太好,用钢笔在前面同学的背上乱画。希望他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