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评价:是片面测估,还是科学衡量?

比起单纯的教学,德育工作的长期性、复杂性是显而易见的。反映在德育效果上,所谓“长期性”意味着德育见效慢,周期长,远不是靠一两次教育便能立竿见影;所谓“复杂性”意味着德育效果的表现形式也是多方面的: 有显性的也有隐性的,有行为的也有观念的,有短时的也有长远的。目前对德育效果的评估往往片面和不公正,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以智论德—

—一个学校或班级的德育好不好,往往只看其升学率高不高;反过来,一个升学率高的学校或班级,往往可“挖掘”、“提炼”出“德育先进经验”。二是庸俗化——用数字来“量化”德育:计划、总结的份数,纪律、卫生的分数,做好人好事的次数,上交学校广播稿、表扬稿的篇数⋯⋯教师有填不完的各种表格,学生有挣不完的各种分数。如此“德育量化”非但不可能真正反映出一个学校或班级的德育水平,而且往往会引诱、助长教师和学生弄虚作假。对德育效果全面而科学的衡量,当然要把学习情况作为指标之一, 但绝不应把德育看成是智育的“婢女”;科学的量化也是必要的,但德育效果并非仅仅是简单枯燥的数字。衡量德育效果,既要有定量分析,也要有定性描述;既要看短期效果,也要看长远效应;既要看学生一事一时的是非, 也应看学生一生一世的行为;既要有学生在校时的表现记载,也要有学生离校后的跟踪调查⋯⋯对德育效果的片面测估,严重挫伤了许多教师的德育积极性。因此,德育评价的科学化,理应成为德育改革的迫切课题之一。

德育观念的不断更新并不是德育改革的全部内容,但它应是必要条件之一。而就“加强与改进”的关系而言,与其说是在“加强”的前提下“改进”, 不如说是通过“改进”来“加强”。我们每一位素质教育的真诚拥护者,应该在这方面不懈探索、不断创新,以无愧于 21 世纪那属于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的伟大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