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学习法

学习成效与记忆能力切切相关。不同的人的记忆能力有差异,但除了极少数智力存在缺陷的人外,差异是不大的。只要我们合理地安排时间和复习, 是能取得好的效果的。那么怎样根据人的心理特点合理地安排时间呢?

1885 年,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用无意义音节为材料进行了保持记忆程度实验。发现并绘制了第一条保持曲线或遗忘曲线(又称艾宾浩斯曲线)。实验的结果是:在学习材料刚刚能记住的一小时后,受试者对他所学的材料仅仅保持 40%左右,第一天,保持仅三分之一,到第六天逐渐地下降到 25%。他认为:尽管各人的保持曲线不尽一致,但总的趋势却是相同的。

根据艾宾浩斯曲线,遗忘具有先快后慢的规律,复习必须及时。有关实验还表明;在复习时间和其它条件大致相同的情况下,采用分阶段复习比集中在一起复习效果更好。如果集中复习是在学完全部内容后,集中复习是五小时,那么分阶段复习则应在整个学习中分四次复习,第一次半小时,第二次一小时,第三次一个半小时,第四次复习是两个小时。每次除复习本单元的内容外,还复习前几个单元的内容(第一次除外)。

综上所述,只有合理地进行信息的整理,才能达到牢固记忆的目的。所谓“循环学习法”就是以上述原理为基础的。在新的信息传入大脑后,印象还没有渐消之前,及时地进行整理,接着又在不同的时间多次加以复习,使印迹不断强化,以求把传入的信息变成牢固的记忆。具体方法是:在学习某门知识的过程中,采取学习——复习——再复习的方法,即学习某一内容后, 花少量时间进行一次复习,接着学习下一部分内容,结束后再进行一次学习

(包括前面学习的内容),如此下去,直到学完全部内容为止。

例如;某本书一共有四章:第一章分为四节,第二章分三节,第三章分六节,第四章分三节,若将每两节作为一个单元,其步骤是:

  1. 初学和复习第一章第一、二节。

  2. 初学和复习第一章第三、四节。

  3. 复习第一章第一——第四节(小循环)。

  4. 初学和复习第二章第一、二节。

  5. 初学和复习第二章第三节、第三章第一节。

  6. 复习第二章及第三章第一小节(小循环)。

  7. 复习第一、二章全部及第三章第一节(中循环)。

  8. 按上述同样方法处理第三章及第四章各节。

  9. 复习全部内容(大循环)。

这样每项内容均有四次强化印迹的机会,并且这四次是在学习过程中不同阶段进行的,满足了及时巩固、不断巩固的要求,因而有利于记忆。

例如,该方法可用于记忆英语单词。首先,将若干单词分成单元。无论是使用词汇表、生词本,或者采用单词卡都应根据单词的特点分类,力求将相似的以及可以比较的单词放在一起,每小组的单词数不一定相等,一般选6~8 个为宜。其次,根据所分的组数按照上述方法进行循环记忆。请注意: 记忆外语单词时单元数应适当地增多,一般选 8~16 组为好,这样可以增加单词的见面次数以及每次记忆的单词数,提高记忆效率。另外,随着发音水平、词汇量和使用该方法的熟练程度的提高,可逐步增加各组的单词容量。

该方法表现看来,似乎很繁琐,需要很多的时间,其实不然。因为每次

复习的时间不需要太多,只要能够根据你所学的内容,结合你自己的具体情况,按照该方法合理地组织内容、合理地安排时间,便能事半功倍。该方法对边工作边学习、记忆能力稍差的同志尤为实用。

采用循环学习法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单元的划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就根据所学内容的难易程度、本人的接受能力、记忆能力以及时间来确定。对于那些内容较难的章节,而本人记忆能力又较差,每单元应适当地少划分一点,对于那些较容易的内容, 可适当地多划分一点。一般说来,所分单元数(n)应为偶数,最好能是:n=2r

(其中 r=1、2、3⋯⋯)。

第二,记忆保持的程度取决于对材料的熟记程度,但是应该注意到:当学习内容达到某种熟练程度之后,再增加复习次数,对记忆已无大的益处了。因此,在学习某项内容达到一定程度后,就应该学习以后的内容。甚至在某一内容难于理解时,也可以暂时放下来,先学习后面的内容,因为往往后面的内容的学习有助于前面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第三,学习与复习的时间安排应该适当。初次学习新内容无疑是最多。中间的复习不需太多,能够达到回忆的程度即可。最后的总复习时间要稍安排多一点,以便对全部内容进行一次总的回顾,而且应该注意到,其中的重要内容应该重点地复习、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