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封建论

主张中国封建社会开始于战国的,主要有郭沫若、白寿彝等先生。

郭沫若先生在《奴隶制时代》中全面阐述了这一观点。郭老认为,春秋是旧奴隶主与新兴封建主两大势力递嬗的时代。战国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开端。而奴隶制的崩溃,应该从作为奴隶社会主要土地所有制形式的井田制的废弛中去寻找。

  1. 井田是公家的俸田,它是土地国有制的骨干。春秋时,由于铁器用于耕种,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力,使私田数逐渐超过了公田,因此破坏了旧有的生产关系,促进了井田制的崩溃,导致了奴隶制的灭亡。

  2. 公田要向公家缴一定的赋税,而私田最初却完全无税,是真正的私有财产。在这样的发展过程中,诸侯百官逐渐豪富起来,出现了下层逐渐超过上层的局面。公家为了增加收入,终于打破了公田和私田的区别而一律收税。鲁国在宣公十五年(前 594 年)实行“初税亩”,表明鲁国正式宣布废除井田制,承认公田和私田私有权的合法性,这就是地主制的正式确立。从此土地私有权被确定。

  3. 这种情况反映在统治阶级内部,春秋末年出现了以“公室”为代表的奴隶主和以新兴贵族为代表的封建主之间的矛盾和斗争。这种矛盾和斗争,从春秋中叶开始一直到战国初期,前后经功了二百多年。因为后者善于争取人民,得到人民的支持,最后终于使变革取得胜利。周威烈王二十三年

(前 403 年)韩、赵、魏三家分晋,周安王十六年(前 386 年)田氏代齐, 以及在国内外形势的压力下,楚、秦、燕三国先后改革,各国封建地主代替奴隶主贵族成为统治阶级;“力于农穑”的庶人通过不断的斗争,到春秋末年已经从最下贱的奴隶地位解放出来,成为半自由人,如果立了军功,可以上升为士。这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的开端。这一变革的实质并不是改朝换代的单纯政治革命,而是使社会质变的社会革命。

  1. 春秋中叶以后,随着土地私有制的建立,国家政权逐渐移到地主手里。“工商业也逐渐离开了官家的豢养,而成为私人经营了”。由于工商业的解放,导致了货币制度的发展,在社会上出现了靠金钱从事剥削的高利贷者。

  2. 在意识形态领域中,春秋末年以后,诸子百家的兴起,“无论在思想上、信仰上、政治观点上、文体表现上,都呈现出了一个极大的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