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
司马迁(公元前 135—前 93 年?)撰。迁字子长,左 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人。出身于史学世家。武帝时,继其父任为太史令。
对迁撰《史记》开始于公元前 104 年(太初元年)。,大约用了十年完成。这是我国古代第一部传体通史。马迁撰《史记》主要依据先秦和西汉前期的历史著作,如《世本》、《春秋左氏传》、《国语》、《战国策》、《秦纪》、
《楚取得的秋天》和一些儒家经典;并允分利用了当时朝家所藏的典籍、档案,以及他自己在周游全国地时调搜集来的资料。全书起自黄帝,止于武帝
时,事达三千余年。共有一百三十篇,分为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司马迁死后,此书继有损缺。到东汉前期,班固就说:《史记》已经是“十篇缺、有录无书。”三国魏人张晏认为:“迁没之后,亡《景记》、《武纪》、《礼书》、《乐书》、《兵书》、《汉兴以来将相年表》、
《日者列传》、《三王世家》、《龟策日者传》,“言辞鄙陋,非迁本意” 也。后人大多不同意此说法。但《史记》在流传过程中有残缺和某些部分经后人补缀及窜伪等现象是毫无疑问的。今本《史记》中某些篇目中有:“褚先生曰”字样就是明证。
司马迁在编纂《史记》过程中,表现了一定的进步思想。他敢于揭露封建统治的某些黑暗面,列农民起义领袖陈涉(胜)、吴广入“世家”,而且给予很高的评价。他还为儒人、医者、卜者、刺客、游侠、商贾等没有什么政治地位乃至被统治阶级视为“卑贱之人”立传。此外,他还为少数民族立传。入传的有匈奴、南越、东越、朝鲜、西南夷和大宛。在《大宛列传》中还详细记述在今中、西亚的乌孙、康居、奄蔡、大月氏、安息等国的情况。这都是很可贵的。
《史记》自公诸于世后,历代注释者颇多。现存最早的注是刘宋时裴骃的《史记集解》,唐朝司马贞的《史记索隐》和唐朝张守节的《史记正义》, 合称为《史记》“三家注”。对研究和使用《史记》很有帮助。
《史记》除木刻本外,还有 1955 年文学古籍刊行社的影印本,精装三册;
1959 年中华书局标点本,平装十册,精装六册;此外还有日人泷川资言的《史地注考证》,水泽利忠的《史地注考证校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