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主要实用目录书七种
我国的目录学著作极多,自《汉书·艺文志》以来,不少正史中均有些类篇章。如《隋书》和《旧唐书》中称为《经籍志》,《新唐书》、《宋史》、
《明史》中称为《艺文志》。清代学者还为《后汉书》、《三国志》、《元史》等辑补了《艺文志》。自南北朝以来,官修或私撰目录书渐多。南朝梁阮孝绪撰《七录》,北宋王尧臣等撰《崇文总目》,南宋晁公式撰《郡斋读书志》,陈振孙撰《直斋书录解题》,尤袤撰《遂初堂书目》,清于敏中、彭元瑞等撰《天禄琳瑯书目》,孙星衍撰《孙氏祠堂书目》,张之洞撰《书目答问》,近人范希曾撰《书目答问补正》等,都旧重要的目录学著作。不过,这些著作中,有的已失传,有的为旧刻本,流传较少,如非为研究目录学,而只为检寻现存史书,以利用近年再版或出版的几种与目录有关的著作为宜。
-
中国丛书综录 上海图书馆 1959—1962 年编,中华书局出版。集合全国四十一家主要图书馆所藏书二千七百九十七种,收有各种学术著作三万八千八百九十一种,编成此目。实为一种联合目录。因我国古代文献联合目录使用。全书分三册:第一册《总目分类目录》,分“汇编”和“类编”两部分。“汇编”分杂纂、辑佚、郡邑、氏族、独撰五类。“类编”分经、史、子、集四类。又有《丛书书名索引》,可以检索所有丛书书名和各丛书中收录著作的子目书名。后附《全国主要图书馆收藏情况表》,便于索书。第二册是根据《总目分类目录》所收丛书中七万多条子目编成的《子目分类目录》, 以子目为单位,采用四部分类,部下又析为类、属。第三册为《子目书名索引》和《子目著者索引》。便于从丛书名、子目书名、著作性质和著者姓名任何一个方面去检索所有需图书。使用时,一般是先查检第三册,根据查出的页码,再查第二册,便知某书卷数作者及收入何种丛书,然后再查第一册, 便知某书卷数、作者及收入何种丛书,然后再查第一岫,便知此丛书的收藏单位。
-
四库全书总目 清永瑢、纪昀主编。是一部解题式的目录书,二百卷。全书按中国古代传统的分类法,分经、史、子、集四大类,每一大类又分若干小类,其中一些比较复杂的小类再细分子目。每一大类、小类的前面有小序,子目的后面有案语,扼要地说明这一类著作的源流以及所以分这一类目的理由。每一类的后面,还附有“存目”,“存目”中的书籍,是经纂修官们校阅,认为价值不高,或思想内容有对于封建统治不利,因而不曾收入《四库全书》中的。收入《四库全书》中的有三千四百九十三种,七万九千三百零九卷;存目中的有六千七百九十三种,九万三千五百五十一卷。基本上包括了乾隆以前中国古代的重要著作(尤以元代以前的书籍收辑更为完备)。每一种书有介绍其大致内容的提要,又有系统的分类编排,为我们了解古代的各类著作提供了方便。
近人余嘉锡撰《四库提要辩证》,对本书的一些讹谬疏漏,有所订正。1965 年,中华书局重新影印该书时,补录《四库撤销书目提要》和《四库未收书目提要》并附有四角号码书名及著者姓名索引,便于检索。
- 贩书偶记 近人孙殿起撰。初版于 1936 年,解放后,中华书局再版。该书主要收录清代著作,兼及辛亥革命迄于抗日战争以前有关古代文化的书籍,记载每部书的书名、卷数、著者姓名、籍贯、版本及其年代等,未写提
要。因收书原则凡是见于《四库全书》者不收;收,必版本、卷数等有异者。所以被认为是《四库全书总目》的续编。近来又有《贩书偶记续编》,为孙氏遗稿,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 丛书集成初编目录 商务印书馆编辑出版。《丛书集成初编》收书三千一百十一种,汇辑自宋代至清代一百种丛书编成,1935 年开始分期出版,约成十分之九,未出齐。
《目录》编排比较科学,使用方便。
-
四部丛刊书录 商务印书馆编辑出版。《四部丛刊》为近人张元辑。共三编:初编三百五十种,续编八十一种,三编七十三种。辑者就涵芬楼和其他藏书家所藏宋、元旧刻,明、清精刻、钞本、校本和手稿本辑成此书, 影印出版。《书录》为此《丛刊》的解题书目。
-
四部备要书目提要 中华书局;编辑出版。《四部备要》为中华书局辑印,收书三百十六种,都是研究古籍常备著作。《书目提要》为《备要》解题书目。
-
中国历史大辞典·史学史 中国历史大辞典编纂委员会编(主编:
吴泽、杨翼骧),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年出版。本书共收词目三千六百三十条,包括史学一般、史官、史家、史籍诸方面。史籍主要有史论、史著、典制、表谱、辑佚、史评及史籍核勘等。收录年代的下限,一般以著述或刊行在辛亥革命以前者为断,但跨年限的著名史著和著名史家的著述亦有收录。书胶的《词目表》按笔画编排,每一词条之后均注有作者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