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奇葩—古今匾额

丰富多彩的匾额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奇葩。

匾额亦作“扁额”、“中华文化—奇葩—古今匾额 - 图1额”,简称为“扁”、“匾”或“额”;亦称“牌匾”、“牌额”。凡是宫室、殿堂、亭榭、书斋等以大字题于门额上, 均称匾额。中国古代匾额大多为木质。以石为匾者,有著名的闽南“宋城” 赵家堡的东、西、南三座门的石匾,分别题镌:“东方巨障”、“硕高居胜” 和“丹鼎钟祥”。不论木质或石质,匾额一般是长方形,悬挂在门额上,尺寸以门面大小而定,多为黑漆金字,醒目端庄。有的还配以楹联或艺术雕刻。匾额自古注重书法艺术或题额者之地位,以提高悬挂匾额场所的声誉。古代的贵族、高宦、功臣、名士,往往以有皇帝题赐匾额炫耀权势。

古人寓所斋屋的匾额,有的是借以标明身份地位的。例如清代福建漳浦县蔡新寓所的两块匾额,一为蔡新 77 岁那年擢升为文华殿大学士时乾隆皇帝

题赐的“黄扉宿彦”;另一块是他 80 高寿那时乾隆又题赐的“盛世耆英”。但是,有相当多的匾额是用以寄寓明志,缀饰美化的,如鲁迅幼年读书的书塾题额“三味书屋”。这“三味”指读经书味如米谷;读史书味如肴馔;读子书味如点心。有的匾额则起着“座右铭”的作用,如:宋太祖赵匡胤在自己的殿房上手书匾额“公正明”三字,自警处事治国要公正;林则徐的书斋

悬有“制怒”匾额,自警处事要冷静慎重;郑板桥的“难得糊涂”和“吃亏是福”两块匾额,自警的含意有独到之处,可见机智的品格。此外,闽台潮粤等地民居的大门口、厅堂前或楼房的匾额,往往与世系堂号有关,如张姓家族一般用“金鉴千秋”、“渔阳惠政”;李姓家族一般用“西陇望族”、“北海名流”;林姓家族一般用“西河世泽”、“九龙衍派”⋯⋯

中国古代还有悬挂于公堂之上的“官匾”,内容以表白为官清廉勤政者居多,如“公正廉明”、“明镜高悬”、“明察秋毫”等。

中国古今商家的“商匾”,其用字遣句寄寓吉祥如意、生意兴隆、财源茂盛等美好愿望。有的商家悬挂字号匾,附以店、铺、庄、斋、阁等称谓, 以显示不同的建筑所在与经营特色。

中国园林的景点匾额,使山水生色,名胜增辉。《红楼梦》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封额,贾宝玉机敏动诸宾”,描绘了题匾撰联趣事。贾政说:“偌大景致,若干亭榭,无字标题,也觉寥落无趣,任有花柳山木,也断不能生色。”此话道出了匾额具有美化景点的不可忽视的作用。

至于牌楼形式的匾额,其位置有一定的规范,须在庙门、衙门、祠堂门、街前的一头或两头入口处以及十字路口。福建漳州的座座年代久远的牌坊跨街而立,例如平台将军蓝理和许凤的牌楼匾额,分别镌刻着康熙皇帝御书“勇壮简易”、“所向无敌”、“闽越雄声”、“楚滇伟绩”,两侧并有精美青石浮雕。古时衙门大堂正封官座的牌楼匾额,上面书有如“尔俸尔禄,民脂民膏;下民易戮,上天难逃”等警语。